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73
  • 2690
    新竹縣關西鎮坪林國小的光陰故事
    新竹縣關西鎮坪林國小的光陰故事
    這是描述新竹縣坪林國小從創校以來收藏的老照片故事展覽,或許會勾起就讀坪林國小的校友們許多的回憶! 坪林國小從「坪林分離教室」開始,在本地出⽣⼩孩的啟蒙教育幾乎都在這裡完成,社區與學校已經密不可分,歷經80年,坪林國⼩作育英才不計其數,許多畢業校友,完成學業後⼜再度回到學校擔任老師,繼續教育下⼀代,代代相傳,⽣⽣不息。 我們一起透過本展覽來回顧影響在地最為深遠的坪林國⼩80年來的變化。
    曾宏煇 (坪林國小第34屆畢業生) 2023/10/03
  • 774
    大隱隱於市的基隆河
    大隱隱於市的基隆河
    從台北市郊進城,路上難免會經過橋樑,每條底下都有一條河正靜靜地流淌著,多數的人從來沒注意過它們的名字,它們從哪裡來,又流到哪裡去。 千百年來河道多次迂迴轉折,一如流域中各族群住民的生命歷程也同樣百轉千迴,探尋河流的身世,也等於是認識自己的身世。
    俞智敏 2022/09/07
  • 1645
    臺灣山林的百年追求:《臺灣山岳景觀》蘊含的治理與造訪
    臺灣山林的百年追求:《臺灣山岳景觀》蘊含的治理與造訪
    1913年臺灣新高堂書店發行《臺灣山岳景觀》,內容以臺灣山岳觀光為主題,標誌著隨日本政府對於臺灣山區的掌控漸趨穩定後,當時逐漸起步的登山健行風氣。同時,兩位作者作為日治初期的統治調查行動的研究者之一,說明日治時期臺灣的登山活動並非只有休閒娛樂的目的。臺灣登山行動「治理、調查」與「觀光、休閒」兩種不同的性質,與他們之間的交互關係,影響著臺灣山林百年來被觀看、被造訪的方式。
    林雅娟 2022/12/13
  • 199
    澎湖花生的一生
    澎湖花生的一生
    花生是澎湖主要的經濟作物,明朝時期引進澎湖,其耐旱、抗鹽等特性,適合澎湖的氣候及土壤條件,因此各地區皆有種植,早期會以花生藤餵養牛隻、花生殼作為燃料,是澎湖最具代表性的農作物之一。
    去(Khu)海女神龍 2024/02/17
  • 2151
    伯公在地的信仰
    伯公在地的信仰
    本策展主題是想要呈現新竹縣關西鎮上林社區的在地伯公文化,將散落在各地的伯公找出來,讓被遺忘的地方重拾希望,進行耆老訪談,讓被冷落的孤寂老人綻放笑容,以上林里的伯公開始,推廣至全關西21個里,將伯公文化進行深入盤點,也為關西伯公數位建置打下基礎,完整建立關西地區的在地伯公文化歷史與發展脈絡。
    曾宏煇 2023/09/03
  • 383
    龜山島歷史與特色
    龜山島歷史與特色
    探討位於臺灣宜蘭縣龜山島當地特色及早期居民的生活 讓我們一同欣賞當地特色吧!
    王蘭馨 2023/03/17
  • 6929
    美濃野蓮、水雉與護雉蓮盟
    美濃野蓮、水雉與護雉蓮盟
    水雉與野蓮都是台灣紅皮書的物種。有趣的是,野蓮受脅等級是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CR),居然比水雉(易危, Vulerable, VU)的滅絕風險更高。 為什麼炒野蓮能保育水雉呢!?   得感謝美濃客庄的生態智慧,將野蓮馴化成經濟作物,讓水雉進田裡除蟲、築巢與育雛。高雄鳥會與美濃蔬菜產銷班組成『護雉蓮盟』,加入劉孝伸、黃淑玫發起的美濃湖水雉保育行動。
    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 陳柏豪 2024/02/18
  • 458
    探索海洋臺灣在地知識-澎湖海洋文化見習之旅
    探索海洋臺灣在地知識-澎湖海洋文化見習之旅
    臺灣島嶼四面環海,各時期相互交流而融合,建構出臺灣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與知識。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於2022年起,推動地方漁具漁法記憶蒐整計畫,以梳理、記錄海洋臺灣在地知識為目標,2022年完成馬祖的傳統蝦皮定置網,2023年起,展開了臺灣東北方基隆八斗子、宜蘭龜山島及宜蘭南方澳漁法漁具調查之旅。 除了詳細記錄外,首站見習之旅,我們來到了澎湖,與記錄者或耆老對話,感受臺灣海洋文化的多樣性。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海波浪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林奎妙 2023/10/31
  • 160
    跪下水裏採菱去
    跪下水裏採菱去
    花生、番薯與菱角大概是台灣最出名的庶民點心,無論夜市或廟口都可以看到攤販擺設,一爐爐冒著熱氣的大鍋裏頭裝著垂涎欲滴的菱角... 台灣菱角產地最負盛名的產地非官田莫屬,這裡的菱角產量每年超過全台70%,可以說是菱角之鄉,官田能擁有這項物產,跟地形、氣候以及灌溉系統有著十足密切關聯,畢竟水生的菱角需要的是充足水源,這一切都得歸功於曾文溪流域以及嘉南大圳幾乎源源不絕的供水。
    廖得凱 2024/01/31
  • 506
    尋找消失的烏倉寮
    尋找消失的烏倉寮
    雲林縣四湖鄉曾是全台捕烏魚基地,為了能快速捕撈烏魚群,漁民會在防風林搭設「烏倉寮」,讓船員可以待在烏魚寮待命,也是四湖特有漁業文化,但隨著時代變遷,這項特有文化已經消失,為了找尋這段歷史,社區夥伴們嘗試重建,這烏倉寮也讓老一輩的長者細細回味。
    林煥文 2022/11/13
  • 129
    海岸光廊的地方創生
    海岸光廊的地方創生
    彌陀區位於在臺灣西南部,在高雄平原的邊緣,「彌陀」一名經推測可能來自於馬卡道語的「竹子」。彌陀區的產業型態早期是以農、漁業為主,這也反映在彌陀區的區徽上。
    葉書婷 2023/11/30
  • 967
    一個小漁港的兩個名字:東海岸的麻荖漏或成廣澳
    一個小漁港的兩個名字:東海岸的麻荖漏或成廣澳
    行經臺 11 線東部海岸線的小港漁港附近時,我偶然見著了與沿途鐵皮平房或是透天屋厝不同的建築樣式——那是一面巴洛克式的牆面與數根帶有弧形的柱子,共同組構出的殘垣。它靜靜地佇立於路旁,對比於車道上快速駛過的車子格外顯眼。牆面和柱身已然斑駁,上頭卻懸掛著新建的招牌,上面寫著「成廣澳文化地景」,對比的地景,隱約透露著成廣澳地區,曾經輝煌又滄桑的歷史。
    楊佳平 2022/10/07
總筆數:73 每頁筆數:12 頁次: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