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259
  • 5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三英戰呂布木雕擺件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三英戰呂布木雕擺件
    本件文物為三英戰呂布木雕擺件,由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長蔡吉宗老師提供。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中一段精彩故事,題材是三國時代蜀國的三位結拜兄弟劉備、關羽、張飛大戰梟雄猛將呂布的情節,四人四馬四刀槍,兵馬相交,難解難分。整件作品形神酷肖,為細節極其豐富之木雕的傑作!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24
  • 16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愛國婦人會徽章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愛國婦人會徽章
    愛國婦人會創始於明治34年(1901),是日本二次大戰時主要的婦女團體之一,多由具有社會地位的婦人組成,其宗旨為關心地方建設、從事社會服務,並宣揚對於大日本帝國愛國思想,明治37年(1904)成立台北、台中、台南三個支部,對象主要包括在台日本婦人,並吸收本地士紳的夫人,主要從事女子教育及社會公益活動。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12
  • 70
    TNT時代少年團
    TNT時代少年團
    藝人成名史
    第八組 2025/01/08
  • 42
    時代縮影
    時代縮影
    從一個小家庭的變化,窺探台灣屏東的生活變遷
    黃雯暄、胡恩綺 2025/01/08
  • 32
    生活。點滴
    生活。點滴
    拍照是捕捉生活每一刻的方法。 照片中記錄不同時空下的喜樂哀愁,這個展覽中會以多張老照片,展示不同時空下人們的生活點滴。
    沈婷萱 邱月華 2025/01/07
  • 122
    食物銀行
    食物銀行
    食物銀行是專門收集、儲存和分發食品的非營利組織,旨在幫助有需要的社群,特別是低收入家庭和無家可歸者。食物銀行通常透過與超市、餐廳、農場及個人捐贈者合作,獲取過剩或即將過期的食品,然後將這些食物分發給慈善機構、庇護所和社區服務中心。
    蔡承恩、李宥宏、金宗叡 2025/01/07
  • 23
    北港高中學生早期軍訓制服與畢業旅行
    北港高中學生早期軍訓制服與畢業旅行
    台灣戒嚴時期高中學生的軍訓制服反映了當時政府透過軍事訓練塑造學生愛國意識和服從精神的教育政策,從民國20年代延續至民國70年代解嚴。照片佐證了北港高中學生在畢業旅行等場合也必須穿著軍訓服,展現出戒嚴時期國家對學生服儀的嚴格管控。軍訓服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見證了早期愛國主義與國民精神教育對學生的影響,這些文物現由校友捐贈保存於校史室。從軍訓服的演變可以看出台灣社會從威權統治到民主轉型的過程。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31
  • 26
    北港高中校史室之傑出校友鄭豐喜先生塑像文物
    北港高中校史室之傑出校友鄭豐喜先生塑像文物
    北港高中校史室典藏之傑出校友鄭豐喜先生塑像立於民國67年,鄭豐喜自幼殘疾,飽受貧困與磨難,憑藉堅毅的意志克服逆境,最終考上國立大學並成為教師。他積極的人生故事感動社會,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並在逝世後由遺孀設立基金會,持續為身心障礙者服務。其事蹟寫成自傳《汪洋中的一條船》。鄭豐喜先生以自身經歷證明了即使身處逆境,只要擁有堅定的信念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就能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人生價值。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30
  • 25
    北港高中1960年代軍訓課程之刺槍術
    北港高中1960年代軍訓課程之刺槍術
    1960年代台灣的高中男學生的軍訓課程戶外軍事訓練上課時數比今日多出許多,包括刺槍術、戰備行軍、射擊訓練、化學戰劑防護等。展現了當時台灣戒嚴時期,全民皆兵的社會氛圍與高中教育中融入軍事訓練的特色。隨著時代的變遷,軍訓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也發生了變化。透過早期的老照片,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過去的教育體系和社會環境。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9
  • 36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之清代「天旌節孝」匾額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之清代「天旌節孝」匾額
    國立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保存一面清同治年間皇帝御賜「天旌節孝」匾額,是由笨港前清儒士蔡汝鐸後代捐贈。「天旌節孝」匾是經由皇帝核准表揚節孝事蹟所賜匾額,中央原嵌有皇帝之璽已經剝落遺失。北港清代老八街之一「褒仔新街」名稱由來之一即是同治年間,因蔡姓家族有媳被封為節婦,故名褒仔新街,現名「褒新街」。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7
  • 23
    緬懷北港高中良師左繩武老師
    緬懷北港高中良師左繩武老師
    清代湘軍名將左宗棠後裔左繩武老師於民國五○年代擔任北港高中教師,不僅不僅承襲了家族的忠勇愛國精神,更將其化為對教育的熱忱和對學生的關愛。他在北港高中任教期間,不僅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更以身作則,展現了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他默默資助貧困學生秘而不宣長達五年之久,直到被校長發現才為人所知,其善心義舉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其高尚品德值得後人永遠緬懷,成為北港高中校史上的一段佳話。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4/12/26
  • 47
    返歸
    返歸
    在每個繁華的地方,背後往往都有一些我們看不見的弱勢社群。每個地方弱勢的人群都不一樣,我們想藉著這次報告外出去幫助臺灣以外的弱勢群體,並且藉此去瞭解不同地方的文化和差異。同時我們也留意到身邊有一些在外求學的學生,在求學的路上,心中不免充滿了對未知的期待與對家鄉的深深眷戀。因此,我們特別發起了「返歸」的計劃,旨在為在台澳門學子提供一個溫馨的平台,讓他們在求學的同時,能夠與家鄉保持緊密的聯繫。
    黃耀霆、林麗盈、陳筠熹、劉詩庭、黃于曦、余定喆 2024/12/20
總筆數:259 每頁筆數:12 頁次: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