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展覽檢索

總筆數: 156
  • 60
    澎湖文化景觀
    澎湖文化景觀
    《島嶼的誕生》 澎湖是怎麼來的? 澎湖並不是像台灣本島那樣由板塊擠壓而成,而是由海底火山爆發後的岩漿冷卻,所形成的玄武岩地形。 這些火山活動大約發生在 800萬至500萬年前,形成了如今島嶼上的玄武岩石柱與柱狀節理。 玄武岩堅硬且抗風蝕,使得澎湖擁有獨特的海蝕洞穴石柱與海岸地形
    謝宗豫 2025/06/09
  • 130
    凝聚的⼒量:來⾃繁榮的豐原
    凝聚的⼒量:來⾃繁榮的豐原
    豐原擁有獨特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動是20年一次的建醮盛事,展現地方凝聚力與信仰傳承。從古老的葫蘆墩到現代繁榮的豐原,我們將實地走訪慈濟宮,感受媽祖信仰的慈悲與凝聚力,品嘗在地豬血湯,參觀老雪花齋體驗百年雪花餅文化。透過中正路與廟東商圈的熱鬧氛圍,深入了解豐原產業結構與社會風氣,感受昔日與現代交織的生活樣貌。彷彿融入葫蘆墩生活圈,體驗那份炙熱的團結力與因信仰、飲食、人情味所塑造出的文化魅力。
    第12組 林秉羱、王鈞彥、潘承運 2025/06/05
  • 71
    稻埕心景
    稻埕心景
    向大家介紹大稻埕不僅僅只是一條老街,不是只有歷史這項價值而已,經過時間不斷不斷一點一點地改變,它增加了非常多不同的意義與隱藏的經濟價值,為當地為人們帶來了日進更新的發展
    陳育詩、劉子琳、方奕翔 2025/06/03
  • 134
    隨轎前行:白沙屯媽祖的信仰地景與身體記憶
    隨轎前行:白沙屯媽祖的信仰地景與身體記憶
    白沙屯媽祖早年並未建有廟宇,而是由輪值爐主奉祀家中。清同治二年(1863年)初建土茅屋為廟,經常年風雨加上日治昭和十年(1935年)中部大地震,廟宇損傷甚大。民國63年,廟方成立管理委員會之後,開始興建直到民國78年竣工,達成現有白沙屯拱天宮之規模。雖然拱天宮落成時間不若其他百年以上之廟宇歷史悠久。但白沙屯媽祖往北港進香的歷史,卻早在建廟之前就已經存在。
    周海暉 2025/05/30
  • 44
    齊眉棍
    齊眉棍
    棍可攻擊也可防身 以對練型態使棍子與身合而為一 進可攻退可守 棍法單人套路 以進攻為主要動作 多人齊練聲勢較為浩大
    雲林縣老塗獅藝陣文化發展協會 2025/05/28
  • 63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臺灣風物寫真明信片
    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日治時期臺灣風物寫真明信片
    本物件為日治時期的寫真明信片組復刻品,由北港高中退休教師蔡吉宗老師提供,有數張,為台灣各地的風景寫真,從內容中可看出當時的日本政府對於台灣的好奇,也反映濃濃的殖民下全景敞視的色彩。臺灣風物寫真明信片是日治時期通行的郵遞形式,其中採用的照片和文字,呈現當時臺灣地方風景、名勝古蹟、豐富物產、原住民圖像與器物等多元主題,為臺灣研究的珍貴資源。
    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5/13
  • 1585
    大家來拜伯公-下橫坑伯公的故事
    大家來拜伯公-下橫坑伯公的故事
    歷經一年的伯公普查,採集了新竹縣關西鎮下橫坑的伯公位置、故事,讓更多人了解新力里下橫坑的伯公特色。
    黃平金/曾宏煇 2025/05/09
  • 115
    大家來拜伯公-石光里伯公的故事
    大家來拜伯公-石光里伯公的故事
    這是新竹縣關西鎮石光里伯公的故事,由呂鋐墻、呂紹澄、沈朋源、呂學雲、呂紹錡、黃成俊、嚴永勝、嚴永海、嚴明玉、魏仁千、羅美文、沈聰達、戴宜妹、連日明、黎金有等人歷時數個月共同撰稿、普查完成,總共有18座伯公,其中立石伯公1座、石板伯公1座、祠型伯公1座、宮廟型伯公12座、大樹(樹頭)伯公3座。大家可以從展覽中一窺石光里伯公的故事。
    嚴永海/曾宏煇 2025/05/09
  • 132
    「音樂之間:太魯閣族的記憶與傳承」
    「音樂之間:太魯閣族的記憶與傳承」
    「音樂之間:太魯閣族的記憶與傳承」是一場深入探索太魯閣族歷史與文化的特展,透過太魯閣族人美妙的音樂,展現這個族群在山林與海洋之間繁衍生息的軌跡,以及一起面對現代挑戰的智慧與勇氣。
    王云湘 2025/04/20
  • 127
    山海之間:太魯閣族的記憶與傳承
    山海之間:太魯閣族的記憶與傳承
    這是一場深入探索太魯閣族歷史與文化的展覽 分別分為三大展區 1.部落根源:從神話傳說到歷史記錄,探索太魯閣族的起源故事,了解他們如何在台灣東部扎根、生存,並形塑出獨特的文化脈絡 2.生活藝術:展示傳統編織、雕刻、歌謠和舞蹈,並分析這些藝術形式如何反映太魯 3.當代聲音:聚焦太魯閣族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探討傳統文化如何融入當代生活,並展示年輕一代如何以創新方式延續族群記憶,從影像、音樂到社會運動
    王云湘 2025/04/20
  • 133
    里山記憶數位典藏行動
    里山記憶數位典藏行動
    本計畫以「里山倡議」為核心價值,結合科技技術為社區進行數位典藏,嘗試藉此凝聚永安社區居民的韌性力量,為社區找出「里山韌性」與「在地根經濟」的元素與潛力,朝著「人類社會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型態為目標,進一步與環境共融共好。
    簡偉丞 2025/04/05
  • 322
    金山磺港:潮起潮落的故鄉印記
    金山磺港:潮起潮落的故鄉印記
    本次展覽帶領觀眾深入探索金山磺港的歷史與文化發展,了解其獨特的文化價值與魅力,希望藉此喚起更多人對當地文化的保存以及對永續發展的關注,讓這片擁有豐富故事的海岸得以傳承珍貴的文化遺產。
    致理科技大學 應用英語系 許慕慈、劉子瑗、謝沛妤、陸韋均、吳冠霆、范氏秋草 2025/03/27
總筆數:156 每頁筆數:12 頁次: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