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檢索
-
134世代傳承的傳統武舘-老塗獅你從沒看過的白鶴獅陣,金黃色的獅子在每年國定民俗北港朝天宮迎媽祖遶境隊伍中,目前是雲林地區規模最龐大耀眼的傳統臺灣獅陣,讓我們一起看看如何在武舘式微的時代洪流中,世代傳承的老塗獅。李意如 2024/09/19
-
104凝聚的⼒量:來⾃繁榮的豐原豐原擁有獨特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動是20年一次的建醮盛事,展現地方凝聚力與信仰傳承。從古老的葫蘆墩到現代繁榮的豐原,我們將實地走訪慈濟宮,感受媽祖信仰的慈悲與凝聚力,品嘗在地豬血湯,參觀老雪花齋體驗百年雪花餅文化。透過中正路與廟東商圈的熱鬧氛圍,深入了解豐原產業結構與社會風氣,感受昔日與現代交織的生活樣貌。彷彿融入葫蘆墩生活圈,體驗那份炙熱的團結力與因信仰、飲食、人情味所塑造出的文化魅力。第12組 林秉羱、王鈞彥、潘承運 2025/06/05
-
585北醫之天漫步於北醫之中,四季更迭、途經之景盡收眼底。蕭容炘、陳嘉嘉、李芝嫻 2023/10/22
-
2139豐年祭阿美族是現今台灣比例最多的原住民族,而其祭典豐年祭更是最為耳熟能詳衣彥霖 2023/01/10
-
3344在記憶的產地,再創記憶2013年起,原住民歌手舒米恩·魯碧在其家鄉都蘭部落舉行「阿米斯音樂節」,以臺灣原住民文化為主體、不主打明星卡司、沒有節目表、也非每年舉辦,卻逐屆累積出聲量,成為臺東代表性盛事。 2023年國家文化記憶庫結合了收存內容及部落成員的協助,策辦了「我們在記憶的產地紮營」微型展示,在阿米斯音樂節中以氣味、聲音、文字與文物等形式展出,將屬於臺灣珍貴的記憶寶庫帶到民眾面前,創造出更多可能性。定藝文化工作室、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23/10/19
-
2633「川」流不息,「福德」永存綠川為台中市中心四條主要河流之一,是台中市人文發源地。河流流經之處便會帶動村落的形成,而福德正神又為台灣村落中最普遍常見的信仰。 在十月因課程因素參加了「日光・共融・綠旱溪」的活動,去到了頂橋福德宮,後又在閱讀時讀到楊双子《綺譚花物語》的〈無可名狀之物〉中見到長春福德祠。發現到頂橋福德宮及長春福德祠皆座落於可看見綠川之處,遂開啟了這趟探尋綠川上福德宮與福德祠的巡禮。許雯媛 2023/12/24
-
287茶荈文化相放伴在南投竹山的延正社區,這片土地不僅僅種植著茂盛的茶葉,更深藏著動人的人情故事。走進這裡,您會看到茶農耐心採茶的身影,感受到傳統書法筆觸下的藝術韻味,品嚐到竹山獨特的菜餚與竹筍風味,還能在茶街道上走進老屋活化後的風貌,瞥見時光留下的痕跡。 延正,是一個充滿溫度的小鎮,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座社區的故事,感受延正的溫暖與純樸。南投縣竹山鎮延正社區發展協會 2024/12/06
-
195北港高中鄉土文物館館藏文物:台灣銀行八七災區復興建設有獎儲蓄券新臺幣10圓本物件為台灣銀行發行八七災區復興建設儲蓄券10圓,紙質。八七水災是民國48年(1959)8月7日至8月9日由於艾倫颱風引起台灣各地強降豪大雨,造成台灣中南部的嚴重水災。為籌措重建經費,台灣銀行於隔年發行八七災區復興建設儲蓄券募集資金,儲蓄券背後印有發行辦法。發行時間為民國49年1月1日。北港高中文物館 2025/01/10
-
519帶著孩子遊台江台江內海在17世紀時為台灣西南部的一座潟湖,坐落在現今安南區西側,百年來滄海桑田,由於河流改道、氣候變化等等多項因素之下,內海不再,取而代之是大片的泥灘地。這樣的泥灘地,除了闢成養殖魚塭,因為日照充足、乾濕季明顯,鹽業也成為發展重點,後來經濟轉型,鹽業不再,魚塭也逐漸廢棄,少了人為的環境反倒吸引許多候鳥嬌客,第一座以濕地為主的台江國家公園在2009年誕生,但成立的背後,有著許多的風起雲湧...廖得凱 2024/02/14
-
65大家來拜伯公-石光里伯公的故事這是新竹縣關西鎮石光里伯公的故事,由呂鋐墻、呂紹澄、沈朋源、呂學雲、呂紹錡、黃成俊、嚴永勝、嚴永海、嚴明玉、魏仁千、羅美文、沈聰達、戴宜妹、連日明、黎金有等人歷時數個月共同撰稿、普查完成,總共有18座伯公,其中立石伯公1座、石板伯公1座、祠型伯公1座、宮廟型伯公12座、大樹(樹頭)伯公3座。大家可以從展覽中一窺石光里伯公的故事。嚴永海/曾宏煇 2025/05/09
-
3507伯公在地的信仰本策展主題是想要呈現新竹縣關西鎮上林社區的在地伯公文化,將散落在各地的伯公找出來,讓被遺忘的地方重拾希望,進行耆老訪談,讓被冷落的孤寂老人綻放笑容,以上林里的伯公開始,推廣至全關西21個里,將伯公文化進行深入盤點,也為關西伯公數位建置打下基礎,完整建立關西地區的在地伯公文化歷史與發展脈絡。曾宏煇簡歷 2024/10/27
-
145八卦擬人化與自然環境繪本帶大家認識極端氣候與八卦之間的關係,隨著科技日漸進步,我們的地球也在逐漸暖化,希望可以透過這個主題宣傳極端氣候的應對方法。林書瑤、陳筱涵、劉沄慈 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