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搜尋
-
連江縣衛生福利局1949年(民國38年)國軍進駐馬祖前,連江縣並無醫療院所,國軍進駐後,軍方衛生排(連)借住南竿鄉復興村民房,為軍民看診。1956年1月成立「馬祖衛生院」,同年7月實施戰地政務後,更名為「連江縣衛生院」,以當時連江縣府所在地南竿鄉復興村為院址,開辦公共衛生及醫療保健業務。 1957年衛生院於南竿、北竿、莒光、東引各鄉設置衛生所,各村置保健員,皆免費為民服務,1960年農復會補助經費增建衛生院地下病房大樓一棟,1961年連江縣衛生院興建鋁皮病房、地下病房、門診部及辦公室各一棟,可容納住院傷患30 人。1964年再補助擴建病房門診大樓一棟。1965年縣府自籌經費擴建門診大樓一棟。早期工作項目主要為接踵傳染疾病疫苗、推行家庭節育計畫,整治環境消毒推廣、保送績優畢業生往台就讀醫學相關科系等醫療衛生之推廣業務。 1978年奉國防部核定,設立衛生院附設醫院,開始進行收費醫療作業,並於1988年10月將院址遷往現址(原陸軍醫院舊址),並擴大衛生院編制,裁撤南竿鄉衛生所。1993年改制為連江縣衛生局,掌管衛生環保業務,2003年衛生、環保業務分制,目前已改制為連江縣衛生福利局。
-
南竿衛生所1958年(民國47年)6月初成立南竿鄉衛生所籌建委員會,由時任南竿鄉長李春華兼主任委員,籌建委員劉嘩、陳禮崇、林添樞、念克華、吳書妹、劉金佃、林柏濟、林立俊、陳傳水等,6月4日在馬祖村設辦事處,召開第一次籌建會議,決定衛生所設立於馬祖村,建築經費由縣府補助5,000元,不足之數由各村籌募之。南竿鄉衛生所於7月1日在馬祖村舊街落成啟用,為南竿鄉西區民眾服務。1988年10月,連江縣政府為整合醫療資源,裁撤南竿鄉衛生所,並將醫護人員及醫療資源納入衛生院。
-
北竿衛生所北竿鄉成立於1957年(民國46年),屬連江縣衛生院管轄,免費為病患施診。各村設保健員,指導家戶清潔,執行婦嬰保健及救護、接生等工作。由於早年縣府醫療經費與醫事人員均甚欠缺,北竿鄉衛生所草創之初,先籌設「司藥」與「保健員」一名。因北竿並無專屬醫師,為整合醫療資源,北竿衛生所設於北高醫院內,由北高醫院撥用一間作為民眾專用掛號室,護士處理民眾掛號,並幫民眾打預防針,早年醫師與年老民眾語言不通,護士常需扮演溝通的橋樑。 1990年行政院衛生署補助新臺幣二百萬元興建北竿鄉衛生所大樓,於1991年竣工啟用;1999年3月北竿衛生所遠距會診硬體建置完成,可與三軍總醫院、縣立醫院,透過連線進行「遠距醫療」,北竿鄉醫療水準跨出一大步;2003年4 月,北竿鄉衛生所擴建,完成後北竿鄉衛生所開闢第二診療間,增加病房、牙科室、X 光室等,大幅提升醫療服務品質;2006年底北竿鄉衛生所遠距會診又再擴增其他醫院,可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縣立醫院透過連線進行遠距醫療。
-
西莒衛生所1953年(民國42年)閩東北行署設長樂縣政府於白犬(今莒光)兩島之青蕃村和大坪村各設置一衛生所,由軍醫為軍民診療服務,同時協辦公共衛生及醫事工作。1956年劃歸連江縣後,仍維持兩島各一處衛生所,稱「白犬鄉第一衛生所」(即西莒衛生所)、「白犬鄉第二衛生所」,隸屬連江縣衛生院,辦理傳染病之預防、種痘、傷病之診斷、救護、簡易健康檢診等,免費為病患施診;各村設保健員,指導家戶衛生,執行婦嬰保健及救護接生等工作。 由於早年縣府醫療經費與醫事人員欠缺,西莒衛生所先後設「司藥」與「保健員」一名,軍中支援看護一名,門診軍醫官一名由莒光野戰醫院派駐,負責鄉村衛生保健及醫療等業務。民眾重大疾病或內外科手術,依賴軍醫「莒光醫院」支援,直至1995年間莒光青年返回西莒服務,西莒衛生所始有專任醫師進駐。 1999年西莒衛生所遠距會診硬體建置完成,可與三軍總醫院、縣立醫院,透過連線進行「遠距醫療」,醫療水準跨出一大步。2004年2月,設於青帆村的西莒衛生所新建工程動工,隔年4月竣工啟用。
-
東莒衛生所1953年(民國42年)閩東北行署設長樂縣政府於白犬(今莒光)大坪村設置衛生所,由軍醫為軍民診療服務,同時協辦公共衛生及醫事工作。1956年劃歸連江縣後,改稱「白犬鄉第二衛生所」(即東莒衛生所),隸屬連江縣衛生院,辦理傳染病之預防、種痘、傷病之診斷、救護、簡易健康檢診等,免費為病患施診;各村設保健員,指導家戶衛生,執行婦嬰保健及救護接生等工作。 東莒衛生所草創之初,先後設「司藥」與「保健員」一名,軍中支援看護一名,門診軍醫官一名由莒光野戰醫院派駐,負責鄉村衛生保健及醫療等業務。 1999年東莒衛生所遠距會診硬體建置完成,可與三軍總醫院、縣立醫院,透過連線進行「遠距醫療」,醫療水準跨出一大步。 2000年7月,因原建築設備老舊,設於大坪村的東莒衛生所新建工程動工,2002年10月31日竣工啟用。
-
東引衛生所1957年(民國46年)東引鄉設衛生所,隸屬於連江縣衛生院,免費為病患施診。各村設保健員,指導家戶清潔,執行婦嬰保健及救護、接生等工作。 由於早年地方政府醫療經費與醫事人員均甚欠缺,東引鄉衛生所草創之初,先後設「司藥」與「保健員」、軍中支援看護,門診軍醫各一名,由野戰醫院(後稱東引醫院)派駐,負責鄉村衛生保健及醫療等業務。 昔日東引鄉衛生所兩度借用樂華村民宅,因陋就簡。後來東引指揮部於東引國中小旁(老人活動中心現址)興建平房1棟,充當醫療院所多年。1993年8月,由行政院衛生署補助興建的衛生所竣工,新址位於東引鄉公所對面。目前遠距會診硬體設置完成,可連線與三軍總醫院、縣立醫院進行遠距醫療。
-
馬祖家庭扶助中心1967年(民國56年)6月中國救助總會(簡稱救總)洽請基督教兒童福利基金會,設立「馬祖家庭扶助中心」於南竿鄉仁愛村,1972年併入育幼院。家扶中心旨在扶助本縣貧苦孤幼,使能獲得救總之經濟支助、醫療服務、輔導就學就業,及技藝訓練與育樂活動等服務。後因民生日益改善,國際情勢之故美國撤出在台支援資源,以及救總於1978年6月30日停止援助,馬祖家扶中心暫時關閉,直到2015年連江縣育幼院院友會向連江縣政府申請立案,成立「連江縣育幼家扶協會」,其一宗旨:『回饋鄉梓、推展公益』。延續當年接受外援的精神,到如今有一點點的能力從事援外的事務,是育幼家扶協會的任務之一。
-
北角星戲劇團此圖取自馬祖日報,為連江縣政府文化處拍攝。 北角星戲劇團成立於2015年,成員多屬「北竿婦女會」排舞社的社員,由陳蕊金小姐擔任團長。除了劇團成員外,愛樂劇工廠的謝淑靖導演會定期的跨海來馬祖指導,講授編劇原理、劇場概念以及舞台上基本的肢體動作等。2017年正月十三日坂里元宵「擺暝」演出的「環境劇場」〈白馬尊王傳奇〉是他們的首場公演,劇中歌曲《白馬尊王頌》先由馬祖文史工作者陳高志創作,再由作曲家高竹嵐譜曲。四段歌詞如下: 一、北風蕭蕭 白馬騰霄 尊王除民害 恩威天地留 萬年香火 流傳永昭 二、鎮伏鱔妖 龍旗風飄 捨身為度化 風雷震九洲 立廟尊王 歆香千秋 三、馬祖海嶼春又暖 神靈光長耀 五福千祥臨坂里 鄉情心念遙 啊—– 有靈白馬王 拈香祈周全 四、神座勇驍 保民福壽 元宵十三暝 奉敬馬草燒 祥熙普照 山海豐收
-
馬祖漁會1952年,馬祖行政公署開始成立各區級(島)漁業服務分會,南竿島最早設在福澳嶺附近,以理事會為最高執行機構,民國45年戰地政務初期,重整社團組織,成立首個縣級人民團體,並以「連江縣漁會之名」遷址至山隴廣場舊址。 馬祖漁會早期在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支援下,大力推動馬祖漁船機械化,此舉與地方漁業設備建設使地區漁業邁向現代化,同時也協助戰地政務政策的施行,包括擔任講師定期舉辦講習班、成立漁民保險及漁民合作社、地區學生保送學生前往台灣水產專業學校,後期隨著漁場資源轉變及海洋漁業技術的進步,1992年戰地政務解除後,更名為「馬祖區漁會」,目前馬祖漁會也將業務逐漸發展出淺海養殖、精緻休閒漁業的發展等業務。
-
馬祖電力公司1969年(民國58年)分別由國防部、台灣電力公司、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出資籌組「馬祖發電廠籌備委員會」推動建廠。1974年,為統一馬祖各電廠事權,將南竿馬祖發電廠、東引發電廠、及興建中之北竿發電廠歸併,隸屬馬祖電力公司統籌經營,隸屬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管轄。 馬祖各發電廠皆靠柴油發電,離島運輸費工,發電成本遠較臺灣為高。油價一旦波動電價勢須反應成本,歷年調整漲多跌少。1988到1989年改採分段收費及軍方用電外調降讓馬祖地區電費首度大幅調降。1991年,馬祖電力公司與臺灣電力公司訂定委託協議書,將全部業務委託臺電公司管理,自7月1日生效,為期五年。1991年,馬電公司宣布採用臺電季節收費標準,電價再度調降,至此馬祖地區電費與臺灣完全相同。1997年,行政院核定併入台灣電力公司,更名為「台灣電力公司馬祖區營業處」。馬祖列島各電廠皆為獨立發電系統,既有機組老舊,故障率高,備載容量不足,即擬定〈馬祖電力十年發展計畫〉,配合連江縣綜合建設計畫方案,進行發供電設備擴充。
-
東引物資供應處東引物資供應業務與馬祖物資供應處所屬不同,原由東引指揮官曹維漢商請鄉長黃星華,向馬祖守備區指揮部爭取國防部貸款新臺幣二十七萬餘元,成立東引物資供應委員會,以鄉公所為營運處,訂軍政盈餘分配比例為七比一,以充裕軍需及施政經費。1959年(民國48年)5月鄉長異動,改組東引物資供應處,由東引指揮部接管業務,不再分配盈餘。 東引物資供應處除辦理東引地區重要民生物資及菸酒供銷外,下轄東引酒廠、欽利醋廠並代銷兩廠所生產之酒類及醋類商品、種豬繁殖場、養雞場、飼料廠、農改分場、福利中心、文康中心、理髮部、文具部、鐘錶部、圖書館、電影院等單位,為戰地政務時期東引指揮部之財庫。東引各機關單位,全體公教人員薪資均賴以發放。 民國81年戰地政務結束,全面開放商品輸入。東引地區納入物資供銷範圍,改制為連江縣物資供銷處東引供銷站。
-
北竿物資分處北竿物資供應處成立於1976年(民國65)5月5日,業務規模龐大,承辦各類民生物資及菸酒供銷外,並代管中油公司加油站及白沙港港埠業務。1992年11月7日,金馬地區撤銷戰地政務,實施地方自治,北竿物資處移交連江縣政府接管。改制為「連江縣物資供應處北竿供銷站」,2002年12月底連江縣政府組織再造,將物資處裁撤。原物資分處所在地舊板里國小校址,現已成為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北竿管理站。 主要提供業務範圍: 1.物資供應:銷售糙米、糯米、蓬來米、麵粉、黃豆油、沙拉油、砂糖、塊煤、火柴、台灣菸酒、汽油、煤油、柴油、鋼筋等主要民生物資。 2.物資代銷:代銷馬祖酒廠各式酒類產品。 3.物資配銷:台灣菸酒照台灣省公告價批售,一般代售與現購物資,依各項物資成本分析,呈報北高指揮部核准後批售。 4.物資申購:依年度計劃及過去銷售量,並檢討庫存量與待運量按月申購,委請外島服務處負責在台採購、監驗。 5.物資儲運:運達物資,先進先銷。另外,對於戰備物資如米糧、黃豆油、砂糖、酒類、香菸、塊煤、火柴、煤油、柴油等實施屯儲,並按時推陳。 6.會計業務:實施公營事業單位會計,凡會計業務,概依會計事務處理規定辦理,日清月結,盈餘呈報,統籌運用。 連江縣物資供應處北竿供銷站原代管中油公司北竿加油站及連江縣港務處業務。原代管中油公司北竿加油站及連江縣港務處業務。自1999年7月正式由連江縣政府接管。2002年12月供銷站裁撤後,港務處業務回歸原單位管轄,北竿加油站則由連江縣政府籌設油品供應處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