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小兒藥簽第十九首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洋參一錢半、茯苓三錢、白朮三錢、炙草五分、朱砂八分、鈎陳二錢。共末每回一銅錢,用灯心十條煎湯服之。 西洋參,氣陰雙補的藥物用於氣虛兼有陰虛的病人,因其性偏涼,有清熱瀉火的功效,此外還可以生津止渴。茯苓,利尿,透過尿液排除體內水濕,另外可以保護脾胃功能。白朮,補氣藥物,治氣虛病人,另外可以保護脾胃功能。蜜製甘草,常用的調和諸藥藥物。朱砂(硃砂),安神藥物,因其中含有汞,現今基本上不會使用這味藥物。鈎陳(鈎藤),可以息風止痙攣,中醫認為破傷風是風毒導致病人痙攣,故鈎藤可以平息肝風來止痙攣。灯心(燈心草),清熱藥物,主要用於清心經熱,另有利尿的功效。很像是四君子湯加鉤藤、燈心草。推測是當時小兒偶爾會有半夜莫名驚嚇的症狀出現,家長於是會到廟裡求這樣的藥籤。調理脾胃,兼平心肝之火氣而止痙(或驚)。 本首藥籤出自臺南學甲「慈濟宮」。慈濟宮供奉的主神,是在臺灣民間廣受崇祀的醫藥神「保生大帝」。「慈福寺」則為慈濟宮的後殿,供奉「觀音佛祖」。清康熙年間,一位李姓先人奉請了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的保生大帝神像來到臺灣,並於學甲地區建造草庵奉祀;直到西元1701年(清康熙40年),當地正式獻地建廟。至今學甲慈濟宮和慈福寺內,仍有小兒科、未分科與眼科藥籤共270首,為民眾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安全感。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