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小兒藥簽第四二首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柴胡四分、生地四分、麥文八分、赤芍三分、甘草四分、地茹一錢二、知母八分、生姜四分、灯心十條、條岑壹錢。水八分煎四分。 柴胡,一般感冒有發燒時使用。生地,常用的清熱藥物,尚可以涼血,養陰生津。麥文冬,補陰藥物,又可以清心除煩。赤芍,清熱藥物,兼有涼血活血的功效。甘草,常用的調和諸藥藥物。地茹(地骨皮),可以清虛熱。知母,清熱藥物,還可以滋腎陰,退虛熱,處理腎陰不足導致的虛火上炎(常見手足心熱,舌頭紅),可同時清熱滋陰。生姜,一般感冒常用藥物,可以溫暖脾胃,也有止嘔的功效,是常見的食品。灯心草,清熱藥物,主要用於清心經熱,另有利尿的功效。條岑(黃芩),清熱燥濕藥物,擅長清除身體上部濕熱。此藥籤可理解為當時的小兒泌尿系統發炎時選用的成藥。 本首藥籤出自臺南學甲「慈濟宮」。慈濟宮供奉的主神,是在臺灣民間廣受崇祀的醫藥神「保生大帝」。「慈福寺」則為慈濟宮的後殿,供奉「觀音佛祖」。清康熙年間,一位李姓先人奉請了福建泉州「白礁慈濟宮」的保生大帝神像來到臺灣,並於學甲地區建造草庵奉祀;直到西元1701年(清康熙40年),當地正式獻地建廟。至今學甲慈濟宮和慈福寺內,仍有小兒科、未分科與眼科藥籤共270首,為民眾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安全感。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