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雲林北港朝天宮小兒科第一九號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洋參錢半、炙草八分、硃砂八分、白朮三錢、茯苓三錢、鉤陳八分。共為末。燈心10條煎湯。 西洋參,氣陰雙補的藥物用於氣虛兼有陰虛的病人,因其性偏涼,有清熱瀉火的功效,此外還可以生津止渴。炙草(蜜製甘草),常用的調和諸藥藥物。硃砂,安神藥物,因其中含有汞,現今已禁用這味藥物。白朮,補氣藥物,治氣虛病人,另外可以保護脾胃功能。茯苓,利尿,透過尿液排除體內水濕,另外可以保護脾胃功能。鉤陳(鈎藤),可以息風止痙攣,中醫認為破傷風是風毒導致病人痙攣,故鈎藤可以平息肝風來止痙攣。燈心草,清熱藥物,主要用於清心經熱,另有利尿的功效。很像是四君子湯加鉤藤、燈心草。推測是當時小兒偶爾會有半夜莫名驚嚇的症狀出現,家長於是會到廟裡求這樣的藥籤。調理脾胃,兼平心肝之火氣而止痙(或止驚)。 本首藥籤出自「北港朝天宮」。北港朝天宮是在西元1694年(清康熙33年)由佛教臨濟宗的樹璧禪師,從湄洲祖廟奉請天上聖母(媽祖)神像來到臺灣,輾轉落腳於北港,逐漸發展到今日聞名全臺的盛況。在農業時期的北港,媽祖的藥籤在當地扮演了醫療守護神的角色,目前宮廟內仍保存有大人科、小兒科與眼科共264首藥籤供民眾求取。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