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蝦皮定置網
圖片授權聲明 _OGDL_
展品描述
蝦皮定置網,馬祖話稱為ঁ?囝(意為小網),在傳統漁具的分類中屬於建置網類,其作業型態為固定網。漁民於汛期來臨前,將辦季頭所製的樁、蝦皮窗與輪板用草繩繫好,透過漁民們一同打樁,將蝦皮定置網固定在海中,魚汛來臨時以草繩固定輪板、蝦皮窗與蝦皮網,使其能順海流張開,宛如一張大型篩子,捕獲海流中的魚蝦。 根據史料的記載,蝦皮定置網至少使用了一百年以上,但現今馬祖地區已不再使用,不過在福建沿海依舊有漁民會使用。早期因中國福建漁民向外開拓蝦皮產業,清朝海禁解除後,有許多中國連江縣與長樂縣漁民發現馬祖豐沛的漁獲,而到馬祖建網捕撈蝦皮。由此推算,至少在清康熙後期定置網技術便傳到馬祖。 蝦皮網為囊尾狀,由三種網目大小所組合,越到網尾,網目越小,可使魚群、蝦米順著潮水流動進入網中而無法逃脫。其需搭配使用樁與三種不同粗細的草繩、輪板、蝦皮窗使用。網的頭尾兩邊都綁著繩子,以免因海水流向的變化使繩結斷掉時,蝦皮窗不會因網身掉落而與網脫離。 漁民會依據每天的潮水與出海時間出海收網,一定的時間需將蝦皮定置網收回岸上清洗,以維持網的壽命。一般利用繩子將網尾綑綁繫緊,收漁獲時則使用網鉤勾起網的尾部至船上後,將網尾鬆開倒出漁獲,之後再重新將網尾以草繩綑綁放進海中。蝦皮網在海中受潮水水流影響,會呈現弧度而非平面,且因漁獲的重量會使網尾下沉。沉入水底的距離不會深到二到三欠(欠,為馬祖話,意為一個成人男子手張開的長度),使網能輕易勾到船上。若沒有潮水,網子會向上浮大概在水深一欠的高度。 現階段尚未能尋得蝦皮定置網具,故圖片取自陳治龍所著,2013年出版之《下江討海》一書。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