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竹山民眾領教會配給物資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照片為竹山天主堂發放配給物資給民眾的實景,照片正中央站立的男孩為曾任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研究員的林文龍,當年約5歲,右側坐在一旁戴草帽的老者為其祖父,當年祖孫二人正在竹山天主堂旁領取配給物資,林文龍祖父雙腿間四罐白鐵製的筒狀罐裝物品,即是當時的教會配給品。此照片收錄於林文龍的《陶村夢憶百詠》,據林文龍的推測,應為德裔美籍神父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約於1957年所拍攝。 林文龍在1952年出生於南投縣竹山鎮,長期從事地方田野調查與文化保存,並透過詩詞書寫紀錄自身生命經驗。在他的詩文〈領配給〉中,曾敘述孩童時期,竹山當地居民來到天主堂領配給的情形:「奶油奶粉雜牛羊,婦孺爭趨天主堂,擔向市場封錫後,貯收變賣兩無妨。」這篇詩文描述生動,清楚呈現戰後臺灣人民因物資匱乏,天主堂發放救濟物資時,村民們爭相前往領取的畫面。 而天主堂為了防範村民拿了配給後將其轉售,工作人員會在罐子上打洞作為標記。然而領畢後,還是有些人將配給拿到菜市場內的鉛桶店,以錫將鑿孔封住,如此一來要貯藏或變賣都方便。這是當時天主教會神父為行傳教而發放救助物資時所遇到的困境,究竟用物質來吸引教徒是不是一個正確的方法,或僅僅是一個手段,但唯有「先救身(身體),才能救靈(信仰)」,應是美援時期的普遍現象。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