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竹管厝師傅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竹管厝師傅的照片由德裔美籍神父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 1906-2003)約於1960年代所拍攝,地點位在南投縣鹿谷鄉廣興村。照片主體為正在對竹材進行加工的鹿谷村民之工作實景。這位村民身穿深色上衣與淺色短褲跨坐在竹材上,以右手持雕刻刀、左手持斧頭作為錘子進行雕鑿、加工,將表面之竹節去除,使幹面平滑以利於作後續的加工。照片中的背景為鹿谷當地常見的建築常使用的形式──「風頭壁」,用於竹材搭建的「竹管厝」建築。竹管厝師傅會在麻竹上鑿坑,再用桂竹做橫架支撐,接著用紅土加入稻穀拌勻作為牆壁底層,後於最外側敷上白色石灰作牆面,建成後即如照片後景的風頭壁。 村民手中正在雕刻的竹材為麻竹,當地人又稱「大竹」。麻竹直徑10至20公分,最高可生長至25公尺。這種竹材不容易劈裂,雖不容易加工為竹片編製品,但卻非常適合用來作為建築材料或竹筏。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帶來的龐大人群讓臺灣建築業興起,各地亟需竹材來搭建鷹架、建築之用,竹材價格水漲船高。當時,兩丈四長的竹材在鹿谷山即可賣到100元,等同當時白米兩斗之價值。而竹筍因可直接食用或加工製成筍乾等食品進行外銷,竹葉亦可加工作為日常用品,竹遂成為鹿谷當地重要的經濟作物和產業。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