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石聖爺廟「掛貫」習俗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冬山鄉八寶社區的丸山小丘東南山腳下,有八寶村公埔城聚落。其中有石聖爺廟,原來是一巨石,據傳自山上滾下來,因甚靈驗,村民遂建廟祭之。相傳二百餘年前,先民至此墾拓,因原住民時常出草殺人,石頭公顯靈將原住民趕到山上,以保護移民,和前來拜拜的香客。於是當地民眾帶小孩來拜拜祈求庇佑,開始有「掛貫」儀式。   明治32年(1899)臺灣進行土地調查時,才開始設置管理人。平時附近約30戶人家會互相傳遞著稱為『香牌』的東西負責燒香、早晚在境內打掃。石聖爺公廟的祭祀範圍為八寶村7、8鄰,約41戶,管理委員會成立於民國76年,委員共15位。   它本是座石頭外露的小寺廟。由於石頭公的靈驗,地方人士很早就有意籌備建廟,但石頭公卻認為小神不應該享有大廟,而不願接受此一好意。直至1980年代加建,形成大廟罩小廟的特殊景觀。   石聖爺公鎮「番」保護地方成為村民的信仰,有求必應非常靈驗,因而有人將家中不乖難以帶養的孩子帶向石頭公祈求收做義子,協助教養護佑平安長大,回去之後果然成效立見。當地逐漸形成了「契神」習俗,而有了「綰絭」、「換絭」、「脫絭」的儀式。   「掛貫」儀式,包含「求貫」、「換貫」與「(節錄)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