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礦坑文化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和平溪兩岸之中央山脈蘊含豐富的碳酸岩類(石灰石、大理石、白雲石),係台灣白雲石礦中,最早於日治時期即為人所發現,自1950年代起,即與花蓮縣清昌山區成為台灣重要的白雲石產地。而在2001年,宜蘭縣的白雲石產量即佔全台85%,而其主要產地即德卡倫部落。自1954年由南澳鄉原住民Uming Nagat成立建中石礦,1961年,成立台山與大成石礦開始營運,至1979年止,德卡倫部落共有聯?、新玻、中光、台山、大發等五個主要礦區,年產量達50萬公噸。尤其自西部礦藏萎縮後,1990年代政府執行「產業東移」政策,和平溪口頓時成為台灣礦業重鎮。   當時礦山係露天採礦,工人以榔頭與鐵柱鑿山壁埋炸藥,引爆火藥炸山後,採取白雲石。其他無用的土石即推落到山下。1987年,由於露天採礦引起的坍塌事件頻生,台灣省礦務局遂修改《礦業安全法》,規定採礦以坑內採礦為主,於是德卡倫部落的礦場遂轉為坑內採礦。   1989年,由於德卡倫聯峰石礦與新玻石礦發生大 崩塌,數名礦工殞命,且危及達卡倫部落的安全,環部落周邊的礦場,除台山石礦以外,全數遭宜蘭縣政府停工迄今。目前,環德卡倫部落周邊遺留有四個未開工的礦(節錄)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