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葫蘆墩_豐原神社狛犬(1)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大街尾福德祠位於臺中市豐原區中正路281巷5號,前後分別陳設了日治時期豐原神社(原址在南陽國小,今已拆除不存)的狛犬及石燈籠。 狛犬(こまいぬ,Koma-inu)意指獅子狗,為日本傳說介於狗和獅子之間的動物,最早僅作日本宮廷中的吉祥物,後隨佛教日益普及演變成鎮守神社的吉祥獸,也稱唐獅子、高麗犬。從本資料庫圖中可見豐原神社前的這對神獸,同樣採一張口、一閉口的典型特徵;坐姿較像狗,採蹲坐前肢橕立,兩頭面對面橫排(不同於中式廟宇石獅與門呈90度垂直),彼此對看但略望向賓客來處。 身上則刻有神社的代表紋章。 位於龍邊的開口狛犬姿態似準備防衛與攻擊,張嘴代表「阿」;另一尊位於虎邊的閉口狛犬代表守護角色,靜閉代表「吽」。「阿」「吽」都是梵音,兩字合起來代表「宇宙萬物的始終一切」。也有一說乃代表生命的一呼一吸,或生命的起始與終了。 根據昭和18(1943)年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編印的《臺灣に於ける神社及宗教》記載,豐原神社於昭和11(1936)年3月27日鎮座,昭和19(1944)年鄉社,祭神為天照大神、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例祭日為每年的10月17日。 狛犬輾轉為中式寺廟收藏,顯現地方主動融入不同階段歷史脈絡,與信仰文化再轉化的痕跡,更是戰後已拆除的豐原神社僅存的重要見證。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