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臺中市神岡區岸裡國小水利碑涼亭_勒買番穀示禁碑原碑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1994年於臺中市神岡區岸裡國小落成之水利碑涼亭(又稱古碑亭)保存了三座清代所立古石碑。本圖為「勒買番榖示禁碑」原碑,但因長年風化保存情況不佳,另有復刻內容陳列於古碑亭壁面。 「勒買番榖示禁碑」立於清乾隆24年9月,碑高177公分、寬69公分,花岡石材質。碑文長達千餘字,上面記載著嚴禁胥役、通事等於各番地瞞官舞弊勒勤買番榖事。清代臺灣於各地設置儲存糧穀用的官倉、義倉或社倉,以備地方配給或供內地接濟應急;按規定提取後須就地買補還倉,但有不肖中介者取巧牟利,招致民怨,故特立告示禁止舞弊。 臺中市神岡區的岸裡社,曾一度為平埔族巴宰族中人數與勢力最龐大的聚落,活動範圍自臺中豐原一帶廣達西屯、北屯、大雅、神岡、潭子、豐原、石岡、新社、東勢、后里及苗栗縣三義、銅鑼與卓蘭等區。研究指出岸裡社經康熙38(1699)年協助清軍進討吞霄社、康熙60年平朱一貴之亂,及雍正9年大甲西社叛變時隨軍進剿後,漸為清廷器重,勢力也逐步擴大。社民既傾心漢化歸附,官方也表現保護有加之態勢。 透過岸裡國小現存碑文有助理解清代早期漢人移入並與原住民合墾後,聚落分布、各項資源與利益分配等相關細節,及其對各墾區日後發展之重大歷史關聯。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