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大肚臺地調研計畫:人文景點空拍大肚區營埔遺址全景圖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營埔文化第一次發現是1943年日本考古學家國分直一在大肚營埔里發現的,本區代表了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類型,距今約3500-1500年前。 從考古遺址留存的蛛絲馬跡推測,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大垒坑文化人(距今5000年前)可能是鰲峰山最早的住民,並且漸漸發展演變成為新石器時代中期的牛罵頭文化人(距今4500-3400年前)。其後,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營埔文化人(距今約3400-2000年之前)在此居住,並逐步發展演變成金屬器與石器併用時代的番仔園文化人(距今約2000-350年前)。這些史前人的生活遺物理藏在泥土裡,新的文化地層堆疊在舊的文化地層上面,形成一層層含有古代遺物及遺跡的「文化層」。(摘錄自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史前鰲峰山的歲月流轉:逐水而居誕生的文化〉) 2017年大肚台地資源調查計畫第二年圖資子計畫五圖檔。由蔡嘉陽博士拍攝。 完整資料詳見〈大肚台地計畫開放資料平台〉 https://data.dadumt.honghuafund.org/ 本圖為空拍360度全景照片,可從臺中學資料庫下載後,使用瀏覽器的外掛模組 Panorama Viewer,或者使用專門的照片瀏覽軟體,來開啟全景圖像檔案。全景照片瀏覽軟體可參考使用 FSPViewer 。下載網址為:http://www.fsoft.it/FSPViewer/download/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