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新修霧峰鄉志-沿革篇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民國82年曾委請陳炎正先生編纂《霧峰鄉志》,以緬懷先賢「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後於民國97年編修成為《新修霧峰鄉志》,乃秉承繼往開來之編纂精神,廣徵眾議,蒐集史料,充實篇幅,力求真實。爰以原志為張本,聘請專家學者重新編撰,付梓問世,以期傳之久遠。 本志各篇之時間之斷限,上起開闢,下迄民國九十五年為底。共八篇,分篇出版,包含沿革篇、地理篇、社會篇、文化教育篇、政事篇、經濟篇、宗教禮俗邊、人物篇,各篇之下,依序為章、節及項。 本篇為沿革篇,第一章講述霧峰當地住民族群之演變,含括原住民族的移居與開墾史,源起自清治時期原住民生活範圍、漢人的購地及清朝各行政區域劃分,及至日治時期日本人遷移至臺中霧峰的狀況,以編年體方式統整出日治時期及至民國以後各年份於霧峰的人口數表。 本篇第二章講述有關於霧峰鄉的行政區劃沿革史,更包含自清治時代以前之原住民大肚番王的「準行政區劃」(引自翁佳音提出的<被遺忘的臺灣原住民史-Quata(大肚番)王初考>(P143),而後荷蘭治理時期,仍屬「準行政區劃」,由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與各社訂定契約,並在每年一次的集會,召集各社長老前往臺南開會述職,後來鄭成功取代荷蘭東印度公司,改臺灣為東都,置承天府於赤崁城,將全臺設為一府二縣(天興縣、萬年縣);鄭經入臺後,隨將東都改為東寧,改縣為州,然鄭氏的勢力尚未進入本鄉。清治時代自康熙23年開始至光緒21年,歷經212年之久,本鄉也先後隸屬於諸羅縣、彰化縣及臺灣縣管轄(P147),及至日治時期的縣轄、廳轄與州郡轄。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