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指南宮凌霄寶殿落成典禮
圖片授權聲明 _OGDL_
展品描述
這批相片為台灣新生報記者於1966年12月2日所拍攝,主題為木柵指南宮凌霄寶殿落成典禮。凌霄寶殿主要供奉玉皇大帝及三官大帝等道教神祇。當天由臺灣省鐵路管理局長林則彬主持揭幕,基隆港務局長曹開諫剪綵,有一萬多人前往現場觀禮。 指南宮歷史可追溯自清代,光緒年間王斌林就任艋舺縣丞,他攜帶一尊瓷製的呂祖聖像渡海來臺,此聖像就是指南宮開基祖。日後景尾街(今景美地區)傳染病流行,當地仕紳將艋舺官邸中的聖像請至景尾奉祀,傳染病漸平息,當地仕紳希望能建廟祭祀。王斌林的兒子王毓卿將神像交給鄭林緣,由她起乩尋找建廟之地,1882年於今指南宮現址搭建茅草土埆厝祭祀呂祖,1891年建成小廟。 指南宮於日治時代擴充改建,1904年興建前殿,1920年增建大殿等,逐漸形成今日之規模。1955年6月萬壽路闢建完成,指南宮從此能以公路對外連接。1959年開始將孔子和佛祖神像移開,另建大雄寶殿和大成殿安置,1963年興建凌霄寶殿,1966年完工,即相片的主題。1984年供奉佛教神像的大雄寶殿落成。 指南宮原本主要祭祀道教的呂仙公(即呂洞賓),經歷時代演進,指南宮規模日增,新殿也逐一落成,指南宮同時祭祀佛教、儒教神祇,成為臺北地區重要的宗教聖地。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