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臺北新公園兒童繪畫比賽
圖片授權聲明 _OGDL_
展品描述
這批相片為台灣新生報記者於1987年9月13日拍攝,主題為第十三屆全國兒童繪畫比賽。這項比賽在全臺灣各地舉辦,臺北區參賽兒童們在臺北新公園專心畫出屬於自己的滿意作品。 作為市民大眾休閒遊憩的公共空間,公園其實是一種現代的空間形式。在臺灣,現代公園始於日治時代,而相片中的臺北新公園是臺灣重要公園之一。 臺北新公園於1899年起建,1900年公布的〈台北城內市區計畫圖〉已劃出公園預定地,1908年初步落成,因落成時間略晚於圓山公園,故被稱為新公園。1913年臺灣總督府執行「市區改正」,拆除位於公園北側的臺北大天后宮,並興建「兒玉後藤紀念館」(今國立臺灣博物館),1915年完工。這種新式公園與內部的音樂堂、噴水池及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雕像,反映了融合文明化及政治教化的新遊憩景點。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另一種新的教化內容進入了新公園,雕像被換成劉銘傳、連雅堂、丘逢甲、鄭成功等人物,體育場變成中國式古典水池亭閣。相片中水池和柳樹構成的中式風格即源於此。 1947年2月28日民眾攻佔新公園內臺灣廣播公司向全臺灣廣播衝突事件,使二二八事件擴大。1990年代臺灣民主化,二二八事件不再是禁忌話題,二二八和平紀念碑於1995年落成,1996年新公園改名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