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林義和
圖片授權聲明 _OGDL_
展品描述
林義和,乳名「利利」,鄉人暱稱「乞食仔利」,祖籍福建省長樂縣金峰鎮錦鳳鄉,1908年出生於南竿塘西尾地區(現南竿鄉四維村)。成年後經營漁商貿易,後與中國與日本合作為國民政府遷台前的重要海上勢力,卒於1942年9月。 據《連江縣志》、《馬祖兵事》記載與後代口述資料,林義和原是漁夫,後來買船從商,往返平潭、福州、長樂等地區。1937年中日戰爭開打,局勢不安,林義和與鄉人組織自衛隊自保,設立司令部(現林義和工坊)、發展商業據點;也與國民政府、日本政府合作,向商船收取保護費維生。 1938年,長樂縣人吳依恪在南北竿塘(現南、北竿鄉)勒索民眾求財,不僅林義和家受害,地方政府官員翁成燦、陳郡利也收到死亡威脅,於是連江縣政府與林義和合作,讓林義和與地方青年假借歸順,實際上是監視吳依恪的行蹤,好將他逮捕歸案。後來,吳依恪被斬首示眾,林義和則獲得巨額獎金,受縣政府封為國民兵隊長,協助圍剿吳依恪的殘存勢力。 1939年,林義和依附日軍,擔任日本偽政權「福建和平救國軍」第一集團軍第一路軍司令(有一說為第二集團軍),同時收編林震為獨立支隊,約500人,管轄白犬島。後第一集團總司令余宏清在南竿塘(現南竿鄉)遭國民黨軍隊圍剿,王福民接副司令,實際上林義和已大權在握。1940年林義和部下林震叛變,派陳依發偷襲司令部,林義和跳窗脫逃,日本興亞院出面調停,陳依發遭林震出賣、被槍決。林義和回芙蓉澳重整勢力,包含重建司令部、發展漁業、新建洋樓、設兵工廠、設碾米廠、設修船廠、購置發電機、建立通訊系統、構築馬祖澳防波堤。 不過,好景不常,林義和在1942年遭當時另一股海上勢力-張逸舟向日軍告發其試圖與國民政府軍統局合作,因而被日軍審問,又遭張逸舟部下黃玉樹、鄭德明與林滄圃所害,以鐵板包夾沉於海,結束34歲的生命。 林義和雖英年早逝,但他留在南竿島的建設不少,像是鐵板地區(現仁愛村)還有一座他出資興建的水井,據聞是因為林義和看到鐵板人口增加而設。現在的林義和工坊則是他過去與部署開會的司令部,而芙蓉澳至科蹄澳一帶,還曾設有商業大樓、發電廠、修船廠、碾米廠,入夜後仍能燈火通明,相當熱鬧。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