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虎尾公學校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台灣的現代教育,始於明治29年(1896)芝山岩「國語傳習所」。明治31年(1898)臺灣總督府頒布「臺灣公學校規則」,將原先的國語傳習所改為「公學校」。此時期日本人適用〈小學校令施行規則〉,臺灣人則就讀公學校,臺籍和日籍學生在教育年限和教授課程的差別十分明顯。當時接受教育者仍以臺灣社會中的仕紳階層子弟為主,因此即使設立公學校,臺灣學齡兒童入學比例並未超過百分之十。至於虎尾地區的現代教育則始於大正7年(1918),根據「臺灣公學校規則」創立「土庫公學校五間厝分教場」之時。公學校是日治時期「日臺分學制」背景下,提供當時五間厝境內臺籍子弟所就讀的學校;而「分教場」則是隸屬於土庫公學校轄屬的「分校」。 一次大戰結束後,首任文官總督明確揭示「同化主義」的統治方針,再度頒布「臺灣教育令」。大正9年(1920)臺灣實施州廳郡市街庄制度,虎尾脫離土庫獨立設治,大正10年(1921)單獨設立「虎尾公學校」,「五間厝分教場」改制為「臺南州虎尾郡虎尾公學校」,為虎尾國小的前身,專收虎尾街的臺灣學子。隨著虎尾人口持續增加,「虎尾國民學校」校園腹地和教室空間不足,於是再興建設立新學校,原「虎尾國民學校」更名為「虎尾北國民學校」。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