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奠濟宮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奠濟宮」,俗稱聖公廟、聖王公廟、聖皇公廟,供奉漳州人的地方神明,興建於1874年(同治13年),竣工於1875年(光緒元年),廟址位於今基隆市仁愛區仁三路上,土地由板橋漳籍富豪林本源所捐贈: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而聞名全臺的基隆廟口小吃,其「廟口」,即指「奠濟宮」。     「奠濟宮」的前身,據傳可上溯至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4,同治1-13),為外木山的1間小廟;早期,由中國漳州遷至基隆的移民,在外木山搭築1間簡陋的木屋,作為奉祀開漳聖王的場所。     乙未戰爭時,清軍敗退;而清軍將當時的「奠濟宮」充當彈藥庫,遺留在廟中的水雷,不知何故爆炸,廟宇毀壞,1897年(明治30年)動工修建,1899年(明治32年)完工。二次世界大戰時,基隆遭到轟炸,「奠濟宮」又受到波及,因而毀損,1957年(民國46年)才陸續開始修建工作。     「奠濟宮」在1997年(民國86年),為了配合全國文藝季而擴建,除了將廟埕拓寬,同時,在入口處興建1座雕工精細的牌樓。每年農曆2月15日開漳聖王聖誕日、8月23日田都元帥聖誕日,信徒們都會舉辦大規模的慶典祭祀活動。     「奠濟宮」的所在地,原本有1間清甯宮,緊鄰其右後方,奉祀水仙尊王;2間廟本來是分開的,前者坐南朝北,面海;後者坐西朝東,面向今愛四路。後來,「奠濟宮」出現蟻害,在必須重建的機緣下,清甯宮改向為朝北,2間廟合併在一起。清甯宮今座落在「奠濟宮」後殿的位置。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