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蚵殼港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蚵殼港」,即今西定河。與田寮港、牛稠港、石硬港為「雞籠四港門」。源於北臺灣的(1)內木山溪、(2)大竿林溪 合流,兩岸皆山坡;依地勢流經今基隆市安一路,於基隆火車站邊、小艇碼頭出海。「蚵殼港」的命名由來,是因為於出海口(今安和里、樂一里)一帶,俗稱火窯仔,人們會集中蚵殼,燒成灰,供作建材使用,因而得名。     日治時期,為配合基隆築港工程,遂於1909年(明治42年)將「蚵殼港」改道,與石硬港(今南榮河)合流,向東北鑿人工運河(即旭川運河)入海,填築河邊一大片新生地,至1912年(明治45年)6月完工。這一大片新生地,皆收歸國有,撥由日本軍隊使用,稱「陸軍埔」。     「蚵殼港」改道工程竣工後,運河寬為30公尺,深度為退潮面下4尺,石垣頂端為退潮面上8尺至9尺。運河左岸為寬10公尺道路(今孝一路),右岸設有船隻荷揚場,用地寬為10公尺;荷揚場用地旁,也舖有寬10公尺的道路(今愛一路)。運河上方,另架設有3座橋樑,分別為旭橋(連絡今仁二路、忠一路之橋樑)、新興橋(連絡今仁三路、忠二路之橋樑)、福德橋(連絡今仁四路、忠三路之橋樑)。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