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大興圳
圖片授權聲明 _OGDL_
展品描述
大興圳,原為大興水利組合管轄合大興埤與合大興圳,位於大溪南興區域是本地主要的農田水利,灌溉區域地形屬八塊河階面,海拔160公尺至170公尺間,地勢平坦,由南往北傾斜。自清乾隆9年(1744)粵人宋來高入墾後,轄境內的產業發展以稻米為主,其間運用埤塘灌溉,住民以閩籍、客籍各佔一半。 合大興圳在戰後初期曾進行重整,建有進水口一處,圳路幹線全長7,100公尺,支線全長3,400公尺,小給水路全長3,000公尺。分汴水門102處,水橋一座,暗渠24公尺,跌水工一處。擁有貯水池三口: 1. 頭坡:位在龍潭區泉水空,有效容積23,400立方公尺,最大放水量每秒0.06立方公尺,堰堤長220公尺,高3公尺,用水期間10日。 2. 柳樹坡:位於大溪區番子寮,有效容積13,600立方公尺,最大放水量每秒0.2立方公尺,堰堤長920公尺,高5公尺,用水期間35日。 3. 崩坡:位於大溪鎮南興,有效容積65,600立方公尺,最大放水量每秒0.25立方公尺,堰堤長650公尺,高3.6公尺,用水期間30日。 民國53年(1964)石門大圳通水後,合大興圳的水源改由石門大圳引水。由於時代變遷,大興水利組合合併到中壢水利組合,戰後再合併入石門農田水利會,合大興圳的水資源仍然源源不絕灌溉南興區域。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