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埔頂圳
圖片授權聲明 _OGDL_
展品描述
埔頂圳,為大溪區埔頂區域的灌溉水源,廣域意義的埔頂區域為清代所劃出的「埔頂莊」的原拓墾莊區域,包括今日的仁善、僑愛、仁義、仁愛、仁和、仁武、仁文里等七個里的行政區域。 埔頂圳原有進水口一處,圳路幹線全長3,200公尺,支線全長122,480公尺,小給水路全長2,500公尺,分汴水門5處,水橋7座,暗渠全長42公尺,跌水工3處,虹吸管全長304公尺。 埔頂區域是漢人進入大溪區域進行拓墾最早設置的墾區莊,由於拓墾族群以漳州裔為主力,因此在埔頂開墾時除了開鑿埔頂圳之外,也於乾隆40年(1775)創建了主祀開漳聖王的埔頂廟,昭和2年(1927)改名「仁和宮」,從此成為桃園區域具有盛名的代表性廟宇。 埔頂圳是大溪最早開拓的埔頂區域的代表性水利設施,在客家文化的南桃園區域,多數都以「三官大帝」做為水源守護神,而北桃園的漳州文化區域則以「開漳聖王」為主要的水源守護神,可見南北桃園在族群、水文化上的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