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基隆「八堵橋」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八堵橋」,於1927年(昭和2年)完成的水泥公路橋墩,位在基隆市暖暖區,為該處第2座橋墩;享有「堵橋秋月」盛名的八堵橋,是暖暖著名的地標。當時橋寬7.8公尺,僅次於臺北大橋,足見基隆港市、臺北之間的交通道被重視的程度。在當年可算是全臺數一數二的重要橋樑。   「堵橋秋月」曾是基隆著名八景之一,常為文人雅士所吟詠。「八堵橋」墩頂著3道弧型拱門,造型較垂直型的橋墩,柔和優美。   由基隆南下的縱貫鐵、公路所遇到的第1條河川是基隆河,鐵、公路新舊橋墩,在此蔚為獨特的人文景觀。目前此處有橋墩3座:第1座建於日治時期,日人為了改良劉銘傳所建「基隆至新竹」這一段縱貫線火車,廢止原獅球嶺隧道,另闢竹仔寮線(現八堵隧道口南端附近,昔日此地有許多竹器加工廠,故稱竹仔寮),於是架設目前的鐵道橋,這座鐵道紅磚橋墩完成於1898年(明治31年)。   第2座,即為1927年(昭和2年)完成的水泥公路橋墩。   至於第3座鋼樑橋,位於舊鐵道橋側,是為新增的鐵道所架設。1990年(民國79年),公路拱型橋因應急劇增加的交通流量而拓寬,在拱型橋墩旁,加上新的T字型橋墩;T型橋墩的增建,未在景觀上留意,遮住外觀柔和優美的弧線,3道弧型拱門不復往日清晰可見。   後來暖暖區發展甚速,自然生態逐漸改變,來往車輛破壞寧靜,「堵橋秋月」的詩意,更是難覓。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