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掃笏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掃笏位於五結鄉福興村正勉堂一帶,過去這裡為噶瑪蘭族的掃笏社社址所在,不過在今天已找不到過去平埔族部落的遺跡,僅留存社名於當地,繼續作為當地的地名。   掃笏社為清代噶瑪蘭三十六社之一,又稱沙豁沙豁,意為大喝一聲再拍打大腿之意。據《臺北州理蕃誌》記載開蘭時掃笏社有100戶,人口有500人,與加禮遠、奇武荖合稱東勢三大社,為宜蘭溪南地區噶瑪蘭人的重要大社。   掃笏社在漢人入墾後,因土地日漸流失,部落因而出現分散的結果,人口也大幅減少。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在明治29年(1896)曾至宜蘭進行平埔族的調查,據調查資料顯示掃笏社已分成上掃笏、中掃笏、下掃笏三社,三社人口總計160人,部落規模明顯大不如前。今天掃笏社的所在地仍被稱為掃笏,但已是漢人聚落,已不見平埔族人蹤跡。 參考資料: 1、波越重之編,莊振榮、莊芳玲譯,2014,《臺北州理蕃誌(舊宜蘭廳)》。宜蘭:宜蘭縣史館。 2、陳淑均,2006,《噶瑪蘭廳志》。臺北:文建會。 3、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著,2012,《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臺灣通信〉選集》。臺北:遠流。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