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羅東城隍廟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羅東城隍廟位於羅東鎮熱鬧的中正路上,主祀城隍爺。正殿左側設有功德堂,祭祀開拓羅東的重要人物潘賢文與茅格,以及其它開拓先烈與對廟有功先賢。   城隍廟的歷史依時間排序分為大眾爺廟、慈德寺及城隍廟三階段,最早城隍廟所在地為羅東埋葬先人的塚埔,嘉慶20年(1815)十六份漳籍漢人林天來等人募款在塚埔東側(今城隍廟旁之羅東農會位置)建廟,奉祀大眾爺,肇建之初為木造茅頂的廟宇。嘉慶25年(1820)漳籍漢人林烏全等人為感念中部平埔族領袖潘賢文、茅格等人的開墾之功,而於廟中立碑祭祀,因此羅東人又習慣稱城隍廟為「番仔廟」。   日治時期歷經了大正9年(1920)羅東設郡,大正12年(1923)營林所羅東出張所落成,大正13年(1924)宜蘭線鐵路通車等重大事件後,羅東逐漸發展起來。塚埔遷移至鹿埔,城隍廟周邊陸續興建樓房,成為熱鬧市街,但廟本身仍為木造茅頂,因此羅東街長陳純精及地方仕紳范純喜倡議募款改建廟宇,並將大眾爺升格成為城隍爺,以彌補羅東「陽有郡守,陰無城隍」之憾。昭和8年(1833)於現址重建廟宇,為磚造瓦頂構造。昭和9年(1834)農曆8月16日廟宇竣工落成,訂此日作為羅東城隍(節錄)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