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南關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南關為清代噶瑪蘭廳所設的南境關隘,負責防守邊界,防堵土匪及海盜。南關的確切位置,今日已無遺跡可循,不過根據清代文獻的描述,約位於蘇澳的七星嶺。七星嶺雖不高,但在山上向北可一覽蘭陽平原,向南則能一覽蘇澳港區。根據1920年代,時任蘇澳郡守的藤崎濟之助的記錄,在七星嶺上,面蘇澳港一側,名為松尾坑的地方,在當時仍有過去的軍事設施遺跡可尋,可證七星嶺過去應為清代軍事據點所在。   南關的設置,在設廳之初,原本計畫在七星嶺下的馬賽設置南關,並建造圍牆。但因設廳之初,有許多工作需開展,花費甚多,因而無多餘經費建造南關及圍牆,先告暫緩。   道光五年(1825)原本的南關計畫並未實施,而改為在七星嶺上修築土堡、砲台,駐把總一員,領兵五十名,負責防守邊界,堵緝海盜、土匪。七星嶺上的砲台有砲門一座,砲台四周圍繞土堡,設有把總署及兵房二十間。   今日清代的南關軍事遺址已不在,不過仍能循著七星嶺的步道登上七星嶺,一覽過去南關所見的港區與平原,遙想清代蘇澳港與蘭陽平原場景。 參考資料: 1、姚瑩,1957,《東槎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2、藤崎濟之助著,林呈蓉譯,2004,《樺山(節錄)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