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晉安宮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晉安宮俗稱張公廟,主祀張公聖君,又稱法主公,為拓墾蘇澳的泉州安溪籍移民由原鄉帶來的守護神。晉安宮為蘇澳歷史最悠久的地方信仰中心,起源可追溯自道光7年(1827),原籍泉州安溪的蘇士尾、張光明等先賢由原鄉恭請張公聖君來臺,於蘇澳的永春(約在今天的臺泥蘇澳廠宿舍區)建祠奉祀,祈求庇佑眾人克服瘴癘及「番害」。後因水患侵襲而將祠遷建至海神廟合祀,同治十一年(1872年),再度遷建至蘇澳街區,位處現址稍東南方處。大正13年(1924)地方仕紳雷萬春、黃阿熊、林維巖等倡首於現址重建廟宇。1975年信眾捐資整建廟宇,而呈今貌。   晉安宮除了作為地方信仰中心外,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在廟中立有一塊寫有永春二字的開拓先賢牌位,並收藏一份先賢名單,記錄著蘇澳過去主要為泉州籍漢人所拓墾的特殊歷史(宜蘭其它地區主要為漳州籍漢人拓墾)。在晉安宮的廟埕立有二塊清代石碑,一塊為立於光緒元年(1875)的「羅提督興學碑」,石碑為蘇澳地方仕紳為感念陸路提督羅大春捐資在廟旁建立義學而立。另一塊石碑則為同治13年(1874)由羅大春所立,記錄蘇澳至花蓮開路里程的「開路里程碑」。總而言之,晉安宮可說是地方上重(節錄)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