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神農廟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日治時期,本地醫療設備簡陋,瘟疫邪術盛行,人畜不安,地區頭人以石頭砌牆,紅瓦頂,立土地公廟祭祀。由於十分簡陋,每遇大水沙石淤積。光復後1948年仕紳耆老發動捐款改建,現廟址新建三間磚造屋,因地區居民務農多,改名為神農廟,又稱五穀王廟,供奉主神神農大帝、福德正神及華陀神醫。   廟宇歷經1975年4月26日改建,在神農大帝誕辰日正式入廟。1990年-2006年間增建廟身左右兩翼鐘鼓樓、金亭;購廟埕土地,完成龍柱、石獅、紀念牌樓建設。建築主體約320平方公尺,含廟埕約為1652平方公尺。在每年農曆4月26日神農大帝生日,拔雅里「雅蘭社」北管樂團會進行祝壽演奏,四年一次會有社區遊街與辦桌請客,是神農廟的重要地區慶典活動。   台灣民間信仰之形成,一般可採「渡海、開拓、定居、發展」四階段來看。漢人渡海移墾,一方面憂水土不服患病,一方面希望開拓順利,得以定居,因此具有農神、穀神、藥神等神性的神農大帝易成為先民奉祀對象。定居後為求發展,人際社群需交往。拔雅里神農廟具以上民間信仰發展特色,為本里主要的信仰中心,廟埕作為休閒活動場所,乃促進人際交流、社區得以凝聚發展的重要空間。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