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壽豐溪口石灰窯
圖片授權聲明 _OGDL_
展品描述
壽豐溪口石灰窯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溪口村溪口發電廠附近,是一處歷史悠久的建築。早期石灰是「起大厝」不可缺少的建築材料,但隨著建築材料不斷更新,臺灣石灰窯行業也隨之沒落遭人淡忘。這座日治時興建的石灰窯,屬於小型石灰窯生產遺址,保存良好,具產業史價值,民國99年登錄為花蓮縣歷史建築。據耆老描述,過去燒製一窯石灰約需五天,將開採出來的石灰原石打成約六、七公分大小的小石頭,然後一層石頭、一層木材(後期用焦炭取代),堆疊廿層之後下面生火、散風二小時;再燒數天完成,燒出來後外型是石頭的原樣,使用時加水會膨脹成黏糊狀,最後崩解變成粉末。石灰可粉飾土牆。因鹼性強,而與造紙密不可分。早期有錢人家上廁所用的草紙,或商家用來裝糖或鹽巴的包裝紙,都必須用一年生的嫩竹切斷後放入石灰來滷製,破壞竹子纖維達到軟化效果,經石輪輾壓後即成紙漿,再經曬製即可成紙。後來到了民國四、五十年代,水泥出現及油漆普及,石灰就此被取代。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