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新店街碼頭倉庫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新店街碼頭倉庫」,位於仁愛區忠一路與孝二路交叉口上。因基隆港船舶及貨運量增加,為了提供需求而建造,碼頭倉庫兩旁設有候船室,於1911年(明治44年)2月完工。中央倉庫為一木造平房,高113尺5寸,面積128坪,兩旁的候船室格局相同,為洋式小屋,高35尺,面積為24坪,由臺北合名會社櫻井組施工。建築已於1934年(昭和9年)拆除。     日治時期,為了因應軍事、交通及貿易的需求,首任臺灣總督兼軍司令官樺山資紀提出在基隆築港,於1896年(明治29年)進行測量及勘查地質,規劃築港;1899年(明治32年)開始基隆築港工程,為期45年,至1944年(昭和19年)結束,工程共可分為5期。     基隆築港主要工程為浚渫港區,加深航道,並將鱉公島與鱉母島鑿除,所鑿除的沙土作為填補新生地之用。填海地工程自開工以來,總共填補面積高達45萬平方公尺。藉由新生地的填補,規劃海岸線,將一部份規劃為市街,一部分則做為港埠用地,並建造碼頭、棧橋、浮筒、淺水碼頭及護岸工程、防波堤等,以及設立倉庫、起重機等設備,供應來往船隻使用,亦增建漁港、運河等使水運活動更加興盛。     藉由日治時期的築港工程,使基隆港邁向現代化。然而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基隆港多處遭炸毀。由中華民國政府治理台灣後,於1945年(民國34年)11月成立基隆港務局,並修復基隆港毀損部分,恢復海陸運輸功能,並興建堤防、倉庫及碼頭,使得港埠設備充實,提升基隆港的功能。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