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伯伯阿姨們的家鄉菜
圖片授權聲明 _OGDL_
展品描述
軍人在前線以生命換取國家安全,而對在後方薪水微薄的家眷有著相當的照顧。軍眷實物補給按月送補到家,依家中人口數配給麵粉油、塩與焦炭等。麵粉袋一面印有中美合作,另一面空白,節儉的媽媽們就利用麵粉袋做成內外衣服。這些美國援助的麵粉事實上是美國戰後本土剩餘的農産品,半強迫的推銷到了臺灣之後,多少改變了臺灣人以米為主食的習慣。但在眷村裡許多習慣麵食的各省移民,例如:山東的伯伯就很適應,並指導村子裡的媽媽們做麵食。美國援助的麵粉利用大軍卡車開進村子裡,便可拿著那張貼著照片,很像現在便利商店集點卡的「眷補證」去領米麵粉及油。眷補證上寫著幾小口幾大口的,每次發放時就撕一小格換領相當的數量。眷屬看病拿眷補證也不用錢。許多先生都會煮菜,甚至家裡有客人時常常都是先生下廚,有些家庭開始是父親做菜,太太婚後跟著先生學。由於軍人收入不豐,母親又忙於家務或家庭代工等等,眷村的日常飲食通常用便宜當令的食材,隨興製作簡單下飯的家常料理。只有過年過節,或父親難得回家時,菜色才比較豐盛。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