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壯圍永惠廟
圖片授權聲明 _CC0_
展品描述
  臺灣早前農業時代,牧童「看牛」是常態,當他們在空閒的時候,就會用周邊的材料泥土來捏塑土偶,稱為「土尪」。倘若因有「靈聖」事蹟慰民心靈,即可能建廟奉祀。位在壯圍古亭的永惠廟,便有這樣一段建廟源起。   大約在1865(清同治4)年前後,壯圍有一片草埔,是為放牧牛隻的地方,當地人稱為牛埔仔,據傳有位小孩名叫林因(林娘興),常和同伴們到這裡牧牛吃草,在偶然間就用泥土捏塑了一尊土偶,並請為之代看牛隻,靈驗的事於焉發生。民眾因為感念,就用茅草搭蓋簡易的廟來祭拜,並認定為開漳聖王,是為老開基;而後向過寮大廟聖王公分靈,地方尊奉為守護神。   現在永惠廟的宏偉建築,乃是經過幾番重建修築才有的樣貌。當年初建的茅草廟,當地民眾認為是受到1923(大正12)年日本關東大地震的波及而毀損,於是重建為三間十八坪的木柱「土埆」牆壁建築。1962年歐珀颱風侵襲宜蘭,永惠廟沒有逃過毀損命運,於是再重建為二十坪之混凝土建築。其後更於1989年啟動廟殿重修,1992年舉行新廟落成晉座大典。   永惠廟俗稱牛埔仔王公廟,通稱牛埔仔聖王公廟,設立永惠廟誦經團、聖惠會護駕神將、大鼓陣接駕,並辦理護國祈安禮斗大法(節錄)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