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角板山哈盆社泰雅族穀倉
圖片授權聲明 CC BY
展品描述
1. 日本時代有色印刷明信片,圖片影像為一泰雅族男子坐在竹木搭建的穀倉前台上。明信片正面左下角有白色磨損,右上方印刷文字:「(台灣)角板山ハブン社蕃人ノ穀倉 89. STOREHOUSE OF SAVAGE, KAPPANZAN, FORMOSA」(中譯:臺灣角板山哈盆社原住民的穀倉)。背面印刷文字:「郵便ハガキ 生蕃屋商店發行 CARTE POSTALE」,中央偏上蓋有一藍紫色圓形「角板山登山記念」戳章,其餘空白。 2. 傳統泰雅族建築穀倉為附屬建築物之一,通常設置於住屋附近或耕地中央,原則上每戶有一間穀倉,經濟條件較好者也有二、三間穀倉的情形,但是也有二、三群親族共有一間。穀倉多做矩形,構造為杆欄式建築,將4或6根支柱埋在地下作為支柱,形成高約4-5尺左右的高架建築,並且用竹子或木材做牆壁,用竹子或茅草鋪蓋單斜或二披水屋頂。在四方支柱與地板的銜接部向下約5-6寸之處,以圓形且中央凹下的木盤做護緣,將其凹面向下嵌入柱子,以防止鼠類進倉偷吃存糧,稱為防鼠板或防鼠盤。 3. 日本人類學者森丑之助曾至臺灣北部山區實地踏查,在1915(大正4)年所撰的《臺灣蕃族志》44中,收錄大嵙崁群的部落,並區分為大嵙崁前山蕃、卡奧灣(Gogan、合歡)蕃等。文內收錄桃園廳下泰雅族部落共計28 處,其中ハブン社(亦有Habun、合脗、哈盆、霞雲等翻譯名),泰雅語意為合流點,位於大嵙崁溪右岸、東眼山西南側,海拔2500 日尺之分散部落。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