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石青地彩繡五品文官補服
圖片授權聲明 PDM
展品描述
1. 本件為石青地彩繡五品文官補服,通袖長130公分、下擺寬75.4公分、身長82.5公分,特徵為圓領、寬袖、對襟、襟口作五鈕五釦,其後方及左右兩側下襬處皆作開裾(禊)。所見面料色用石青,上飾暗花團龍紋飾,補服前胸後背各綴有一面方形補子,前補尺寸長22.5公分、寬24.8公分;後補尺寸長23.7公分、寬22.6公分,其中胸前補子為配合開襟採對半形式設計。檢視補子紋樣,所見中央為白鷴紋,其尾羽、頭向朝右、昂首向日、雙翅開展。對襟處所綴鈕釦為五枚圓形鎏金釦,上鏤空陰刻花卉紋飾,一端帶圓形繫鈕以穿釦絆。 2. 本件五品補服之補褂整體結構完整,狀況穩定,唯褂子補子周邊面料 織紋可見磨損現象,另後背補子有局部繡線磨損脫落。本件「五品補服」曾發表於高本莉著作中,書中將其定名為「五品文官外褂」,上綴有「五品文官白鷴補子」,文物年代標示為清末,來源自臺中,然而本館來源資訊有限,故僅能推測為「臺灣中部地區家族所傳世官員服飾」。 3. 清代補服及頂戴作為鑑別官員品級的主要依據,係承襲明代常服紋章制度並 融入滿州騎獵文化傳統袍掛服飾,可同時穿搭於朝服、吉服與常服之外。隨著康熙朝臺灣收入大清國版圖,補服即作為清代臺灣的官方基本著裝,是故本件館藏〈石青地彩繡五品文官補服〉具有表現傳統、族群或地方之風俗、記憶及傳說、信仰、記憶或生活文化之意義。 4. 白鷴紋補服為清代正從五品文職官員服制,其官職或頭銜如正五品為科掌印 給事中、給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院宗室郎中、順天府治中、各部院郎中、太醫院院使、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誥授奉政大夫;從五品為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宗室監察御中、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宗人府副理事官、各部院宗室員外郎、各部院員外郎、各省知州、鹽運使司運副、鹽課司提舉,誥授奉直大夫,皆有資格穿用。本件五品文官補服補子畫面邊框做福壽紋、背景雲紋細密排列呈藍色滿雲紋地形式,並有雜寶環繞於週圍之紋樣布局風格,為典型清光緒年間之款式,具有明確時代特徵,能具體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 等歷史變遷或時代之特色。 (以上文字摘錄自盧泰康、廖伯豪,2020)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