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木雕夜多羅漢像
圖片授權聲明 CC BY
展品描述
1.本件木雕夜多羅漢像,作坐姿姿態,背部開有長方形入神洞,內容物件已取出,表面施作塗裝粧佛技法,局部漆面剝落。顏面張嘴,身著寬袖僧袍,腰繫布帶,上半身袒胸露出嶙峋肋骨,坐在臺座上。雙足相交,手掌藏於衣袖內、右手握拳舉於胸前。十八羅漢中,有將近半數的羅漢名稱固定且為人所熟知,其餘的羅漢在造像、名稱上各地不同,本件定名為夜多羅漢,主要參考臺南大觀世音菩薩亭有相似之造像。 2.羅漢為梵語「阿羅漢」的簡稱,為佛教聲聞四果的極果,十八羅漢信仰源至唐玄奘翻譯的《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大意是釋迦牟尼佛對十六位大阿羅漢與眷屬的付矚,發展至宋代出現十八羅漢之說及圖畫,明清時期十八羅漢已完全取代十六羅漢,且信仰根植於民間。臺灣的情形,文獻可考為今日臺南市的大觀世音菩薩亭。羅漢除作為信仰與佛理的象徵,也因豐富的肢體語言、不同的形態特徵,而成為藝術創作的題材,而羅漢的供奉各地區也自有其系統。(富俐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謝宗榮計畫主持) 3.本件與館藏號2017.001.1887~2017.001.1890等共5件,為同一組羅漢,故推測造像年代可能為嘉慶年間。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