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1869年大稻埕與河頭溝地圖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展示之「1869年大稻埕與河頭溝地圖」係策展單位重置自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灣百年地圖所得。為臺北護城河所需,在現今西寧北路,從大稻埕碼頭至北門將原有的河頭溝清理出可行船的運河。這條運河當年成為茶商運茶的主要通道,也可能是重要交通幹道。 臺灣建省後首任巡撫劉銘傳(1836-1896)來臺,推動很多措施與新政。其中一項是將外國領事館集中。因此請仕紳在河頭溝與淡水河間(即今日西寧北路至環河北路間),開發建昌與千秋街(今貴德街),使之成為使館區,當時德國、美國、荷蘭等國領事館均位於此區。隨後,茶商開始進駐六館街(今塔城街至環河北路間的南京西路),及貴德街以北的區域,很多茶廠與房舍前門位於貴德街,後門臨河頭溝,以便利營商。當年河頭溝上小船川流不息,兩岸除茶行外穿插很多豪宅。白天河頭溝兩側茶行忙碌的上下貨,晚上穿插於茶行的歐式建築之庭園,在茶行下班後,燈火通明,宴會、文藝活動不斷,風情可比美南京秦淮河。 可惜20世紀初,河道淤淺加上運量有限,遂於1919(民國8)年成為地下排水系統,地上即為西寧北路。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