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廟宇文化0015(普施狀況 )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此則記錄是來自1912年11月11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文中記錄當時的七月普渡形式是以馬公市的城隍廟為主導。 澎湖歷年來七月普渡幽魂時,一定以媽宮城隍廟(今之馬公城隍廟)為先,於舊曆七月初三時,先以公共普渡開始,其他各街各廟以及各館,才依序辦理。 凡是普渡時,一定會設壇演出戲劇,互相較勁排場如何。而且活動通宵達旦、燈火通明,如不夜之天。但是在1912這年,這次正好遇上了明治天皇過世事件,人民也都知道懂得要肅穆低調的進行。像是蔬果食物雖稱得上豐富整潔,但滿漢全席的安排則是一律取消。活動的樂音都撤去,燈燭盡量低調黯淡。就連道士上台誦經時,也沒有伴奏音響。大家都認為這樣就能做到普渡的禮節顧及,且能自行恭謹約束低調。如此一來,就不用延期改到下元時才辦。也是一種較為方便的變通方式。 這則報導不僅呈現1912年當時各廟的普渡狀況,遇到突發事件(天皇過世),所做出的因應調整。也凸顯馬公城隍廟在各廟舉辦普渡時的主導位置。 為了使本文讀者能知曉廟宇過去相關事件,在原報導不支援無償閱讀的前提之下,本文以引用報導部分內文並搭配現今廟宇外貌照片的形式來撰寫資料。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