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鳳儀書院整修前頭門翹脊上的有鳳來儀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照片為2005年10月28日(民國94年)鳳儀書院整修前頭門屋脊上「飛鳳」鐵骨 鳳儀書院位於清代鳳山縣新城,而鳳山之命名,因小港鄉鳳鼻頭附近有一山,名曰鳳山,山勢如飛鳳張翼,縣名取義於此,亦因地命名之意。鳳在傳統文化裡代表瑞鳥,象徵太平盛世。而鳳儀書院的名稱由來,一說是有鳳來儀,卻無文獻佐證;但不管是名稱還是地名,書院都與鳳有關,而頭門屋脊有飛鳳鐵骨(推測應是泥塑外加剪黏之裝飾),倒也和書院名稱與地名相呼應。剪黏是一種傳統建築裝飾工藝,製作方法是先製作樣品的骨架,再以灰泥塑造雛形,再將碎的瓷片以先剪後黏的方式,黏貼在雛形之上;近代會用玻璃片取代瓷片,色彩上會更顯鮮艷。 根據李乾朗教授研究報告指出,鳳儀書院的刻工及油漆彩畫技巧等,展現了嘉慶年間泉州派工匠固有特色。書院修復後,頭門屋脊上仍只見飛鳳的鐵骨,並沒有為其加上剪黏。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