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樂生院院民注射D.D.S.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本照片為漢生病患者接受DDS藥物注射治療的情況,收於1960年之《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三十週年紀念特刊》中。 1940-1950年代由於化學治療的進步,磺胺藥劑(sulfone drugs)被發現應用在漢生病治療時具有療效,而改變往後漢生病的治療方式,亦使得患者出院的可能性大增。臺灣應用磺胺藥劑於治療之上則始於1949年,臺灣大學醫學院熱帶醫學研究所癩研究室主任的賴尚和醫生首先開始對磺胺類藥劑研究,其研究指出:當時實驗的磺胺類藥劑有4種,包括Promin(注射)、Dapsone(D.D.S.,口服)、Promizole(口服)及Sulphetrone(注射)。若以Dapsone作為治療藥物,多數患者的皮膚狀況得以改善,惟其應用多在輕症患者之上,具有使用上的限制。 而將磺胺藥劑正式應用治療之上,則為1953年美援機構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贈送樂生院DDS開始。DDS大多為口服藥劑,另有DDS油質懸劑、DDS水質溶劑兩種藥物作為注射使用。DDS油質懸劑吸收較為緩慢、停留在體內較久,故患者一個禮拜注射一次即可,而DDS水質溶劑則因排泄較快,因而一個禮拜需要注射兩次。若對DDS類藥劑過敏者,則會採用Promin等替代藥品。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