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高砂麥酒株式會社乘上南進政策的浪潮吧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本文刊載於《臺灣農林新聞》專賣事業介紹號,敘述高砂麥酒會社從1919年成立以來到1936年之間的發展史。 高砂麥酒創立於1919年,以安部幸之助為出任社長,創立初期將海外市場的擴張作為重要目標,對中國南部上海、香港等地的出口均有成績,總共出口了「高砂」「盧山」、「星」、「大象」、「來卓」、「Prime」、「鳥」等諸多種類的啤酒,但是隨著世界經濟恐慌蔓延,高砂麥酒的不良資產急遽增加。 1927年由後宮信太郎接任社長,資金提供者臺灣銀行也受到世界經濟恐慌波及,使的高砂麥酒經營更加困難,1928年實施第一次減資,將資本額減少一半。同時間啤酒業者之間也藉由啤酒共同販賣會社而達成銷路之間的協定。 1931年債權人臺灣銀行的庶務課長荒井賢次加入經營團隊成為專務董事,1933在荒井賢次的規劃下實施了第二次減資,將債務調換為股份,把利息改成紅利分配,原債務銀行台灣銀行、商工銀行、華南銀行轉變為股東,清償了所有過去的債務與不良資產,同年度以後每8%持續分配紅利,公司體質獲得重生。 在減資整頓期間,高砂麥酒也斷然放棄了外銷策略,將經營主力放在島內的高砂啤酒、來卓啤酒以及生啤酒,生啤酒風味曾獲得德國駐日大使Wilhelm Heinrich Solf的盛讚。 就在高砂麥酒會社經營逐漸轉好之際,1933年7月啤酒被納入酒專賣制度,1933到1935三年間高砂啤酒的產品在臺灣均有5萬箱之多,約佔啤酒消費量的三分之一。1936年後高砂麥酒也搭上日本南進政策的浪潮,重新展開對中國南方與南洋市場的海外出口計畫,不過實際上華南地區主要由具國營公司性質的南興公司負責銷售,高砂麥酒則是在1942年後開始經營緬甸地區的啤酒生產與銷售,並在當地設有啤酒製造工廠。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