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吾輩是啤酒(四)從貯藏室到成為你們愛喝的飲品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1920年6月,配合高砂麥酒會社生產史上第一批島內啤酒,《台灣日日新報》連續刊載了五篇〈吾輩是麥酒〉的連載散文,用啤酒擬人化第一人稱的視角,向一般讀者說明高砂麥酒的生產過程需要經過哪些工序。 本文是系列連載的第四篇,說明啤酒放置於儲酒桶完成二次發酵後,通過冷卻、過濾,最後裝瓶收納製成品倉庫的過程。本篇首先說明放置啤酒的儲酒桶的特色,高砂麥酒的儲酒桶是由日本的酒桶製造龍頭大塚圓次郎先生製作,木料來自長野縣木曾地區,每天有40名工匠進行生產。高砂麥酒的儲酒桶總儲存量為26000石,以4打啤酒的箱子來計算的話,總共可以儲藏13萬箱的啤酒。儲藏室中一直維持著1度的低溫,啤酒會在此放置2到3個月進行發酵,所以才被稱為「窖藏啤酒(拉格啤酒)」。為了防止啤酒在儲酒桶中產生微生物汙染,酒桶內側會塗上瀝青樹酯。啤酒在此完成二次發酵後,會再次通過冷卻裝置與過濾裝置,將酒桶中的雜質去除,最後進入裝瓶部門。 高砂麥酒工廠設置有自動裝瓶機,瓶子會被輸送到大桶槽中浸潤清洗,接著啤酒從軟管注入洗淨的瓶子,再由自動瓶蓋機自動裝上瓶蓋。封裝完畢的啤酒瓶最後會以60度消毒40分鐘,就是所謂的巴斯德消毒法,可以在盡量不影響風味的狀態下殺死大部分細菌,完成消毒後貼上商標,便會被裝箱綁繩收納至成品倉庫。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