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專賣前的啤酒情況
圖片授權聲明 _PDM_
展品描述
這篇文獻出自《臺灣酒專賣史》,由總督府專賣局出版,是1941年以前關於台灣啤酒產業發展最權威性的官方記載。 日治初期在台灣並無飲用啤酒的習慣,直到大正3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繁榮景氣及德國無法在世界上供應啤酒,才開啟台灣生產、販售啤酒的契機。1920年,芳釀株式會社社長安部幸之助等人,以資本額2百萬圓創立高砂麥酒株式會社。雖在營運過程中曾面臨原料、品質不佳、中盤商壟斷等問題,但經各方協調下,成立等同民間版的專賣制度,也就是透過啤酒販賣會社進口、買賣,直到政府實施包含啤酒在內的酒類專賣為止。在這期間,高砂麥酒在台灣的市佔率有3成,僅次於大日本啤酒約4成的市佔率。同時,高砂麥酒ࣄ?下也生產共7種品牌的啤酒,輸出至中國與東南亞各地。 不過政府從1926年開始立案到實施啤酒專賣,其過程一波三折,多次提案後便不了了之。直至昭和7年決定成案,送進帝國議會順利通過表決後,啤酒專賣終於在昭和8年開始實施。 政府決定將啤酒納入專賣制度的原因有二。一是,在財政上補足一般酒類在夏季銷量不足的部分。二是,啤酒在夏季容易腐壞,為保障國民的衛生健康,由官方統一販售。 由本文可知,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在實施專賣以前的營運及銷售狀況。尤其是文中記錄1932年以前,大日本啤酒、麒麟啤酒等各家大廠在台灣的市佔率,以及旗下多種品牌在台灣的銷售量變化,提供我們對日治時期啤酒在台灣的多樣性與逐漸擁有啤酒的消費習慣等資訊。甚至是呈現出,啤酒與一般酒類的主力消費季節的不同。另外,啤酒專賣實施的過程並如想像中的順利,新政策的實施也必須歷經多次總督府方面與中央的往來協調、需由帝國議會承認後才可正式施行。提供我們日治時期在政策的擬定、推行上具體的運作方式。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