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橋頭地區的臺灣傳統閩南式建築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本文以橋頭地區的閩南式建築為探討核心,從建築風格的特色、建材與文化等多元角度,實際觀察當地諸多的閩南式建築。 本文共分3部分,一為橋頭地區的形成與閩南式建築的由來,簡述當地發展歷史與族群構成,居民以漳泉兩地的漢人群體為主;二為閩南式建築的特點,以民宅為例,論述該建築的特性,從空間觀念的運用,包含了風水方位,以坐北朝南為主,達到冬暖夏涼的作用。在合院的設計,分為三合院與四合院,具實用且具凝聚家族向心力的優點。堂號的命名為精神象徵,表現對原鄉懷念。建築語彙,內容詳盡,包含閩南式建築的構成要素(臺基、屋身、屋頂)、裝飾(木雕、石雕、磚雕、剪粘、彩繪、泥塑等)、避邪(照壁、白虎鏡、八卦、桃符)、建材(磚、瓦、石、木、土);三為建築實例簡介,羅列出當地各村落的名門望族所建蓋的大厝,表現出經濟能力與社會地位的象徵,如中崎黃宅、仕隆許厝、五里林楊家、橋仔頭林姓宗祠與頂鹽田李宅,皆為典型的臺灣傳統閩南式建築。 綜言上述,透過閩南式建築的文化與組成要素的了解,觀察橋頭鄉當地的閩式古蹟,使我們更能重視區域建築與人文發展的連結性。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