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大崗山的前世今生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本文論述大崗山的地理環境、各時期的人文歷史發展,並透過文獻、方志等史料來說明當地的開發歷程。 本文共分2部分,一為自然環境,大崗山的形成來自於板塊碰撞,地質以珊瑚礁石灰岩為主,該土質使當地易產生溶蝕作用,使地表缺少土壤而不利耕種。此外,該地形的特質不僅包含擁有豐富的化石資源,更因地勢高而寬敞,且鄰近海岸,成為重要的軍事據點或治安要地,該地以龍眼樹為主要樹群,該物產更造就大崗山以蜂蜜與龍眼乾而名聞遐邇,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二為歷史人文,該地最早記載於《熱蘭遮城日誌》,初期當地居民以平埔族為主,社名為「塔加里揚」。在荷治與明鄭時期,原先的平埔族遭到荷人與漢人族群的壓迫,進而向內山遷移。清領時期,大量漢人進入後逐漸往大崗山地區開發,並且分為前山(現今阿蓮與岡山一帶)、後山(現今田寮與燕巢一帶),如岡山頭、中路頭、六甲尾與土庫社等等,該區遂成為重要墾區與軍事戍守要地。日治時期,除了致力在當地推動造林事業,如龍眼、相思樹與桃花心木等樹種之外,寺廟發展也備受重視。戰後大崗山地區不僅發展出豐富的果物產業,如龍眼、芒果與釋迦,以原料區位為考量的水泥工業也漸興起,其餘如軍事設施、寺廟景觀等發展也有所不同。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