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褒忠祠正殿龍側上《草船借箭》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正殿龍側上,所置《草船借箭》。孔明和周瑜立下軍令狀後,拉著魯肅一同趁著大霧,到江中布下疑陣,引曹操軍發箭攻擊。這一幅的妙處在於,善用了平面空間,而創造良好的景深效果。曹操發命,小兵來回奔走發箭。而諸葛亮、魯肅二人於舟上小酌,側旁軍士鼓聲震天。整體氣勢上的對比拿捏得宜,人物姿態生動,確為名作。 【匠師資訊】 陳天乞(1906–1990)出生於中國泉州,1990年卒於新北市三重。業界稱為「阿乞師」。大正年間(1918)隨表姊夫洪坤福來臺,於大龍峒保安宮開始學習剪花工藝。昭和初(1928)開始獨自承包工程,作品多位於南部,但戰爭爆發期間,寺廟工程多半停頓,便改作土水工程,維持家計。 戰後承包的工程不斷,尤以1961年開始收徒弟後達到高峰。陳天乞最早師承泉州府同安縣交趾陶燒師傳柯訓,柯訓曾於明治四十四年(1911)來北港朝天宮參與交趾陶工程,這時他的徒弟洪坤福亦跟隨前來;到了大正七年(1918), 洪坤福正式攜外甥陳天乞抵臺,參與臺北大龍峒保安宮的交趾陶、剪黏施作,也開啟陳天乞在臺灣的執業生涯。 桃園溥濟宮、台北福景宮、淡水福佑宮等,都存留乞司的親手之作。而陳天乞繼承的留灰縫傳統技法,也讓乞司的作品除了更能耐受風雨,在多年之後,更能洗練出一種古物的韻味。 【宮廟資訊】 平鎮褒忠祠主要供奉客家先賢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林爽文叛變時,奮勇發揮客家剛強弘毅及傳統忠義精神平亂,所犧牲的二百多位義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鄉民在義民墓前興建廟宇奉祀英靈,併合祀三山護國王、觀音佛祖、福德正神等神明,還呈請乾隆皇帝御題「褒忠」清乾隆56年(1791)桃澗堡宋屋廣興庄總理宋廷龍,感佩義民軍的壯烈犧牲,從新埔枋寮褒忠亭分香,而於廣興庄創建「義民亭」,供桃園客家地區信眾參拜,以彰顯義民的忠烈。清咸豐10年(1860)由總理宋寶雲募捐增建前堂及兩廊,並勒碑為記,名「褒忠祠」。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