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白米特色木屐-江某木屐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江某樹別名鵝掌柴,分布於台灣海拔1500公尺以下向陽山地及丘陵地,株高可達 20 餘公尺。白米社區的木屐師傅李政吉指出,濕的江某材韌度高,既脆又好劈,乾燥之後則會變硬、變輕,其毛細孔多,穿起來很舒服。 三面環山的白米森林盛產製作木屐的「江某樹」,成為台灣木屐的重要供應地,有「木屐巢」的封號,「白米甕,出柴屐,偷剉柴,山林掠」更是白米社區流傳的俚語。 在木屐產業沒落後,礦石工業在當地造成污染,使白米社區成為全台灣落塵量第一的地區,因此居民同心協力,重啟對木屐產業的記憶,將木屐成為社區營造的「工具」,用以凝結居民的向心力,進而向礦石加工廠商提出環境保護的要求,建立與礦石業共存的永續生活環境。 江某木屐的製作步驟: 1.「鋸」:將原木裁成一段段長條狀的木塊,鋸岀木屐雛形。 2.「剽」:剽除木屐底部及鞋根不需要的部分,再按照客人的腳板形狀畫上版樣。 3.「劈」:用斧頭劈去木屐的側邊,形塑木屐外型。 4.「刨」:將粗糙的木屐表面用刨刀磨光滑。 製作完成的木屐白胚,可用電燒或油漆方式美化上色,再塗上透明保護漆,鞋面的皮雕亦可用電燒或染劑形式彩繪,並於塗料乾燥後抹上乳液保護皮料,最後使用鉚釘將兩者接合,江某木屐就完成了。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