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頂部

時空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臺

::: 登入
韓信問路斬樵
圖片授權聲明 _CC BY_
展品描述
此件為何金龍於1928年整修台南佳里金唐殿時的剪黏作品,作品位於正殿背牆上,橫越整面牆的水車堵中左側第二個齣頭。作品敘述民間傳說中,韓信在一次路途上向樵夫問路,為避免樵夫日後曝光自身行蹤,在樵夫詳細解說路徑後,背義將樵夫斬殺。本作品為2019年國家記憶庫與匠同行王保原專題時所拍攝。 剪粘名匠何金龍,字翔雲, 廣東潮州汕頭人,1880年生,1953年卒於柬埔寨金邊。他所製作的剪粘人物細緻,備受剪粘界之推崇與讚許,人稱「金龍司」。日治時期與另一位剪粘名師洪坤福,並稱『南何北洪』。 在佳里金唐殿時,曾帶領當地人王石發一同施作剪粘,後續並攜王石發回大陸習藝。何金龍在臺徒弟不多,王石發為何金龍難得的臺籍直系傳人,他將此技藝再續傳給兒子王保原,父子倆共同負責金唐殿日後的剪粘維護工作。 金唐殿位於台南市鹽分地帶的佳里區,漢人尚未進入開墾前,是平埔族之一的西拉雅族蕭壠社所在地,「蕭壠」語意為「契約之地」,過著農耕、狩獵原始部落經濟生活。荷蘭人在1624年登陸大員(今台南安平),招徠獎勵大陸移民來開墾農地,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鎮兵林可棟率兵進入蕭壠社屯墾。王保原藝師的大伯在〈金唐殿簡誌〉中寫道:「自此先民來墾者日眾,聚集在此小溪附近營商者亦日多者亦日多,自然形成漢番雜居之景觀,是時先民所建之部落,即成蕭壠街,蕭壠社之平埔族則散居在其附近」。康熙年間,先民入墾臺灣渡海隨行的蕭王爺及觀音菩薩來至蕭壠社,為驅除瘟疫,祈求合境平安,供奉於蕭壠街的平埔公廨。康熙三十七年(1698),鎮兵林可棟捐出部分土地建廟,敬獻「宏文求莫」匾,稱「蕭壠庄代天府」, 為金唐殿之前身。乾隆五十年(1785)因地方上糾合義民平定林爽文之亂,清廷賜匾敕封名為「金唐殿」,廟宇重修並在廟側建「義民亭」。經過咸豐五年(1855)葉王主持修建,昭和3年(1928)何金龍主持佳里金唐殿陶瓷剪黏修建工作,從屋頂至牆面水車堵、大方堵替換成陶瓷外觀的剪黏,戰後經由王石發、王保原父子細心修復,成為迄今何金龍廟宇作品保存最為完整的廟宇。 金唐殿簡介取自黃秀蕙〈匠派發展與地域性之五—臺南佳里金唐殿由來與作品賞析〉
資料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原始連結
收藏展品